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中南五省区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比较

发布时间:2018-12-11 13:11
【摘要】:中南五省区(豫、鄂、湘、粤、桂)向来是中国颇具战略意义的省区,其发展对中国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熵权法对中南五省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的权重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全面呈现2000-2014年间中南五省区"三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从中可以发现,中南五省区"三化"发展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的发展方式和历程。以此为基础,下一步中南五省区深入推进"三化"发展,必须考虑统筹好"三化"发展节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城镇化,同时要破除制约"三化"发展的制度障碍。
[Abstract]:The five central and southern provinces (Henan, Hubei, Hunan, Guangdong and Guangxi) have always been strategic provinces in China, and their development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China. This paper calculates and analyzes the weight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the five central and southern provinces (abbreviated as "three modernizations") by means of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present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modernizations" in the five provinces and regions of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regions from 2000 to 2014.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re are similar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modernizations" in the five provinces and regions of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but more of them are different ways and processes of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the next step for the five central and southern provinces and reg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modernizations" in depth, we must conside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rhythm of the "three modernizations", vigorously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e and promote urbaniz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break down the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modernizations".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桂林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保护与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MXZ057) 广西教育厅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县域产业链发展”(项目编号:KY2016YB269)
【分类号】:F327;F299.27;F4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维富;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刍议[J];首都经济;2001年10期

2 周加来,周建华;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姜爱林;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J];开放导报;2003年08期

4 黎仕明;试论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之关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姜爱林;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基本策略[J];攀登;2004年02期

6 吴学刚;;从工业化率指标看四川县域经济[J];四川省情;2006年01期

7 孔凡文;许世卫;;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分析与判断[J];调研世界;2006年07期

8 李芝;;对广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09期

9 苏喜军;;河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模式选择[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1期

10 龚新蜀;贺坤;;新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德勇;;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与经济增长[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2 湛泳;龚志勇;;湖南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3 陈厚义;胡航;陈常亮;;贵州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4 贾小玫;向波;袁凤华;;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协整分析[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邓寄鹏;聂庆华;;关于推进我市工业化进程的思考[A];宜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文炯;张复明;;工业化与城市化整合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姜良强;谢立达;张丰羽;;贵州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测度[A];数量经济学视野下经济管理与贵州发展研究[C];2013年

8 章光日;刘贤腾;;工业化与城市化:基于全球化视角的审视与理论分析[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朱宽樊;杨永春;陈春宇;;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甘肃省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10 王海龙;黄明;;辽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斌;泾阳工业化率达到34.66%[N];咸阳日报;2013年

2 杨道喜(作者系自治区主席助理、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把我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向新阶段[N];广西日报;2001年

3 记者 张广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N];桂林日报;2006年

4 宋云文;探寻新型工业化的新思路[N];湖南日报;2006年

5 中共柳州市委书记 蒋济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本报评论员;抓住机遇 高位推进新型工业化[N];塔城报;2008年

7 记者 车莉;市领导调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N];长江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叶立新 许成宽;“工业化”与“信息化”珠联璧合[N];安徽经济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汪良和;安徽新型工业化步履稳健有力[N];安徽经济报;2011年

10 ;促进工业化提速 壮大经济实力[N];闽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艳梅;工业化、城市化对农地质量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硕;山东省城市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邹超毅;基于后发优势的广西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刘帅;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朱文静;工业化、制度因素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5 高贺娟;河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状况分析[D];郑州大学;2014年

6 刘凤雏;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鑫;渭南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8 骆旭东;吉林市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现状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杨国强;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资源的影响[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10 郑巧淑;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测算[D];暨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72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2372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0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