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债转股在南钢股份的实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7:3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己进入增长放缓、结构调整的时期,此前的刺激政策也己进入消化阶段。系统性风险日益暴露。其中企业杠杆率过高,银行不良贷款率快速增长最令人担心。为此,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新一轮债转股。相比于上一轮债转股,本次将采取市场化和法制化原则,以帮助企业降杠杆,完善公司治理,推动企业转型为目标导向,未设置最优模式。但截止2018年底,新一轮债转股资金到位金额5050亿,资金到位率不足27%,民营企业规模尚未突破400亿,债转股推进并不顺利。基于这一现状,本文选取南钢股份的债转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这是新一轮债转股开展以来,国内首单落地的民营企业债转股项目。笔者试图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帮助各参与方重新审视这次交易,同时期望可以为民营企业实施债转股提供案例参考和借鉴。在研究过程中,选取了上一轮债转股并未覆盖的民营企业,站在外部人角度,来分析多方利益博弈过程,首先对新一轮债转股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现状和特点,论述了其针对民营企业开展的问题难点和发展前景。案例部分,围绕债转股方案的利益平衡问题展开探讨,研究了参与方的动机、分析了对实施方案的结构设计、定价和转股规模合理性,讨论了主要参与方的成本和收益,对债转股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发现虽然南钢股份债转股项目通过合理的实施方案,解决了一系列难点问题,实现了项目落地。南钢股份顺利摆脱财务困境,建设银行及相关方获得了可观的回报,债权人资金被顺利收回,实现了多方共赢。但债转股项目存在南钢股份付出成本偏高,建设银行及相关方作为实施机构忽略参与企业治理并急于退出的问题。南钢股份应重视债转股成本,持续优化资本结构,突破业务模式,寻求新动能,从根本上改善盈利能力。建设银行及相关方要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优化退出机制。最后,本文总结南钢股份实施债转股的成败得失,得出通过合理的实施方案,民营企业同样有机会参与到新一轮债转股实现多方共赢的结论。并从政府、实施机构和转股企业三方角度对推进新一轮债转股提出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32.51;F426.31
【图文】:

框架图,论文结构,案例选择,框架图


图1论文结构框架图逡逑1.3本文的创新之处逡逑(1)案例选择创新。案例中债转股的目标企业南钢股份是一家民营上市公司,逡逑这是国内两次实施债转股以来的新突破。新一轮债转股政策明确提出将民营企业逡逑3逡逑

收债,实施机构,债转股,增资扩股


C在2017年迎来获批设立高潮,并积极参与地方国企债转股项目。但是相行,其他类机构存在债权获取途径、资金筹措能力、交易成本等因素限制,逡逑转股业务中发挥并不突出。从统计数据来看,银行所属实施机构签约的项占比超过了邋80%,项目落地占比亦超过了邋70%。因而当前实施机构仍然主行下属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主。逡逑3债转股运作模式逡逑新一轮债转股实施以来,实施机构结合当前市场现状,陆续推出了“收债转股还债”、“股债结合”和“债转优先股”四种操作模式。其中“收债转股”在操作收购债权再以债权转为股权。这种模式借鉴了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的经验大资产管理公司一对一收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债务企业转股这种模式比较成熟但并未获得实施机构青睐,主要问题在于方案的收债环节需要折价出售债权,而想要实施债转股的大型企业往往涉及众多债权人,对称使定价不易满足各方利益,由此影响了方案的推进。逡逑

模式,授信,交易结构,目标企业


图3入股还债模式交易结构逡逑“股债结合”模式是在综合金融服务的思想下产生的,其方案是银行所属实施原来“入股还债”模式的基础上,加入目标企业新增授信等举措。比如山东黄金逡逑在与工商银行签订的债转股合作协议上,规定了工商银行将额外提供200亿逡逑资服务。但作为一种新模式,需要针对企业现状制定较为复杂的综合性服。“债转优先股”模式是指实施机构将债权转换为被转股企业的优先股。由于当逡逑在发行条件、规模、税收和退出渠道等政策方面的制约,该模式仍处于探【33】。逡逑总结来看,发起设立纾困基金的“入股还债”模式是市场主流模式;“收债转股因为折价困难不再被青睐;“股债结合”和“债转优先股”作为两种新模式有创,但在实务推广中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制约的问题。逡逑债转股实施进展逡逑作为降低企业杠杆率的重要手段,新一轮债转股近两年较快推进,取得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志强;肖淑芳;;节税收益、破产成本与最优资本结构[J];会计研究;2009年04期

2 张宗成,戚道安;利用期权理论对债转股比例的定量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2753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2753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