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大益集团与高校合作的公益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21:45
【摘要】:公益慈善是社会现代文明呈现的一个重要符号,追溯历史,中华民族公益慈善文明源远流长使我们引以为傲。公益慈善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组织作为彰显公益文明的载体,是集合公益精神的志愿者共同体,又是社会资源“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承担者,主要通过公益项目把公益精神和公益文明发扬传承下去。公益项目活动不断丰富着公益文明本身,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向着“真、善、美”前进,促进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同时作为现代文明的主要传承者的大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社会使命,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不同的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有不同的侧重。大学在全球化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更加巨大的社会责任,成为大学需要深思的问题。正在此时,在我国校企合作公益作为一种新兴的公益模式应运而生,但其本身发展的不完善和我们认识水平的相对滞后,以及受企业的盈利性和学校的公益性这两者特质的影响,使得公众对校企合作开展公益项目存在较多的争议和误解,从而造成校企合作公益一直停滞不前,难以突破瓶颈期,实现质的飞跃。论文围绕“校企合作公益”这一主题,首先交代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概念界定及有关该选题领域的文献综述。界定了“公益”、“公益活动”、“校企合作公益”、“校企合作公益项目”的概念,对国内外有关公益的原理研究、发展现状、高校公益功能作用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外高校公益模式对比研究、校企合作的相关研究以及公益和校企合作的历史沿革等方面的文献分别进行梳理,并对我国校企合作公益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此外,列举国外两个经典案例,并对其进行总结、反省和思考,其经验用于本文大益集团高校公益案例研究的分析。本文选择大益集团在云南省与高校合作开展公益的实践案例,先是追踪大益集团高校公益模式的历史沿革,通过对大益集团高校公益的现状包括组织管理、合作方式等进行调研总结归纳,接下来对大益与云南省高校合作开展公益项目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学生、学校等产生的积极影响。从实践层面客观深入地剖析校企合作公益,回答校企合作公益产生的教育影响,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帮社会各界解除对校企合作公益的误解,推动校企合作公益的广泛发展,同时也通过案例剖析校企合作公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校企合作公益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最后对完善校企合作公益进行思考,尝试性提出了完善校企合作公益的理念和完善校企合作公益的现实路径。在校企合作高校公益生态的理论框架和现实情态下,我们应积极应对现实中不利于校企合作公益和谐发展的消极因素,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公益的优势,构建一个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公益生态系统,逐渐消除公众对校企合作开展公益项目存在的误解,使校企合作公益突破瓶颈期,实现质的飞跃,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为大学分担社会责任的压力的同时,帮助大学更好地完成社会使命。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426.82;G647
【图文】:

研究思路,公益,校企合作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现代管理学、公共管理等相关理论对校企合作方式的高校公益逡逑进行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宄法对校企合作合作公益现状进行深入调逡逑研,以大益集团高校公益为个案进行研宄,同时借鉴国外创行和AIESEC的校企逡逑合作模式的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公益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思路图如下:逡逑''逡逑

资料,公益项目,世界杯,冠军


创行于2000年进入中国,2006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赛扶团队代表中国参加逡逑赴巴黎参加创行世界杯并获得中国首个世界杯冠军,2016年中山大学获得创行逡逑创行中国赛区世界杯冠军。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创行在中国被广大大学生耳熟逡逑能详,它已覆盖25个省,与270所高校合作,其中985高校约占90%,211高校逡逑约占80%,每年约有160000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超过1480000小时。逡逑创行的公益模式是两大主线与五大模块相互配合,即创行中国发展高校学生逡逑社团,创行中国和创行全球发展合作伙伴,以提供学生社团开展公益项目的各类逡逑社会资源,同时又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与企业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的专项公益项目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井海明;;比较视野下中美高校公益慈善模式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张继华;;美国大学社会捐赠良性生态系统形成及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12期

3 刘爱生;;美国大学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及其文化基础[J];外国教育研究;2014年08期

4 陈东利;;论当下公民慈善意识弱化的成因[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刘铁芳;;从苏格拉底到杜威:教育的生活转向与现代教育的完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6 唐名辉;;儒学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元素探析[J];当代财经;2009年10期

7 熊建辉;;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高等教育与研究在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中的新动力[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9期

8 揭育通;;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09期

9 黄家瑶;;比较视野下的中西方慈善文化[J];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03期

10 龚放;;试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戚小村;公益伦理略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贝静雯;我国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张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3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2763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2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