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21:24
   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大而不强、泛而不精的问题,面临着转型升级与自主创新的巨大压力。在研究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问题上,当前研究多从内生发展理论出发,强调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外生影响因素多涉及外商投资、市场环境与制度影响,对科技服务业的影响研究呈现表面化、碎片化特点,尚未形成通过科技服务业集聚分析制造业创新的研究体系。因此探究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在借鉴创新集聚理论和创新生态理论的基础上,从创新系统、影响动力、影响路径、经济效应出发,尝试建立科技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创新的理论框架,在国内科技服务业集聚现状的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05-2017年全国与分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南京市案例的分析验证,进一步完善研究结论,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提出科技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创新的框架模型。区域创新系统由制造业、科技服务业、政府、高校院所等共同组成。在影响动力上,制造业自身存在的创新服务需求是基础,并随着市场竞争而增强,科技服务业通过集聚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与制造业的创新联系,区域自组织循环不断加深强化其关联。在影响路径上,科技服务业通过直接参与创新、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升集成化服务能力、强化要素集聚效果和改善区域创新环境实现其影响。在经济效应上主要包括知识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产业联动效应和平台中介效应。(2)提出科技服务业集聚影响制造业创新的假设并实证分析。本文对知识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产业联动效应假设进行实证验证,通过全国数据发现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关联度高于产品创新,而市场竞争效应尚未对制造业创新产生重要作用。各省关联情况在作用效应和作用结果上有较大差异,但溢出效应是促进制造业创新的主因,竞争效应主要对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产生影响。(3)通过南京市的案例分析进行对照验证。本文从南京市创新发展的实践情况入手,论证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参与南京市制造业创新的路径,并通过模型判断南京的溢出效应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上强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是促进制造业创新的主要路径,而科技服务业在产业升级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共有图13幅,表45个,参考文献64篇。
【学位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424;F719
【部分图文】:

空间分布,增加值,第三产业,比重


科技服务业的集聚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作为新型服务业态的重要组成,逡逑科技服务业在过去十几年间取得了飞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创新产业的培育成逡逑长与壮大。本章从总体规模、空间分布、产业集聚层层推进,从图表和经济学指逡逑标出发,验证了科技服务业集聚的客观存在。逡逑3.1科技服务业的产业规模逡逑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服务业逡逑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主要体现在科技服务业增加值持续上升、全国科技逡逑服务业法人单位数量不断增加、科技服务业年末从业人数稳步提升三个方面。2005逡逑年起我国科技服务业的产值增速均保持在16%以上,占服务业比重也呈上升趋势。逡逑2016年我国科学研宄与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590.7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到逡逑3.81%,相比于2005年的2050.56亿元增长了邋7.12倍。2017年末我国科技服务业逡逑法人单位数已达103.52万家,相比于2005年增长了邋6.76倍。2016年全国科技服逡逑务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20.4万人,占全国城镇单位总就业人数的2.38%。逡逑

空间分布,法人单位,变化趋势,江苏


3.2科技服务业的空间分布逡逑我国科技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具有典型的东重西轻特征。从科技服务业法人单逡逑位的省际分布来看,2017年全国科技服务业法人单位总数达103.52万家,以江苏、逡逑北京、山东、广东、浙江五省分布最为密集,而天津、河南、河北、湖北也均超逡逑过40000家。其中,江苏、北京的科技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分别达到142157家、111740逡逑家,占全国总量的13.73%和10.79%。福建、安徽、辽宁、湖南、四川、上海、广逡逑16逡逑

趋势图,比例变化,趋势图,法人单位


3.2科技服务业的空间分布逡逑我国科技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具有典型的东重西轻特征。从科技服务业法人单逡逑位的省际分布来看,2017年全国科技服务业法人单位总数达103.52万家,以江苏、逡逑北京、山东、广东、浙江五省分布最为密集,而天津、河南、河北、湖北也均超逡逑过40000家。其中,江苏、北京的科技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分别达到142157家、111740逡逑家,占全国总量的13.73%和10.79%。福建、安徽、辽宁、湖南、四川、上海、广逡逑16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琴;赵丙奇;郑旭;;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机理与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15年11期

2 李廉水;张芊芊;王常凯;;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驱动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5年10期

3 吴雷;;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15期

4 罗国锋;林笑宜;;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及其动力机制[J];学术交流;2015年08期

5 张清正;;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10期

6 沈蕾;靳礼伟;;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技术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08期

7 杨荣;;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特征及其构建[J];科学与管理;2014年03期

8 钟小平;;集聚租、政策租与产业集聚:基于科技服务业的研究[J];产经评论;2014年04期

9 许可;肖德云;;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与湖北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08期

10 韩鲁南;关峻;邢李志;包江山;;国内外科技服务业行业统计分类对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维尊;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东北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吴佳;科技中介服务业与区域创新绩效[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31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2831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f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