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发股份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及影响分析 ——基于金字塔股权结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3 10:10
在传统的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重点是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但是随着各国学者的不断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已经从Berle和Means提出的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逐渐演变成今天中小股东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我国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并相继出台一系列监管措施,希望以此来遏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从而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保护。然而在全流通时代,大股东利益侵占的行为仍然常见,大股东控制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并且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控股股东更可能在我国法制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利益侵占。此外,由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控股股东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之中,而其中又以金字塔股权结构最为常见。由金字塔股权结构所引起的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使得控股股东更容易进行利益侵占,有时会具体表现为控股股东通过卖壳减持来巨额套现。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选取金字塔股权结构下的上市公司常发股份作为研究对象,对控股股东在卖壳减持行为中发生的利益侵占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利益侵占的动机、行为及后果分析。从而得出,控股股...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4 案例分析表 4- 1 上市公司截止到 2014/7/11 时的股价变化的数据统计起始价 最终价 均价 最低价 最高价 涨跌幅 振幅雷科防务 4.6 2.65 11.38 1.87 5.68 -42.42% 82.74%深圳成指 10209.07 7206.97 9752.06 6959.27 13936.88 -29.41% 68.35%数据来源:Choice 数据库单位:元
广州大学会计硕但这些方案本身就处在违规的边缘,加之在部门一旦加强监管,在制度规定上更加严格资产和交易方案又不符合标准,那么交易就价的非正常波动,使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受旧资产离2015 年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理工雷科 100%股权,拥有双主业2017 年常发集团在公司董事会中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股权集中与第二类代理问题研究述评[J]. 吴世飞.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6(01)
[2]大股东股权质押、占款与企业价值[J]. 郑国坚,林东杰,林斌. 管理科学学报. 2014(09)
[3]大股东控制与外部审计治理——股票全流通时代的经验证据[J]. 张利红,刘国常.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09)
[4]“虚”“实”终极控制、金字塔组织演化与大股东掏空[J]. 刘玉龙,任国良,文春晖. 中国经济问题. 2014(03)
[5]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大股东勤勉度与大股东激励——基于掏空行为的视角[J]. 梅丹. 现代管理科学. 2013(04)
[6]定向增发行为异象分析——基于宁波建工案例的研究[J]. 郭巧莉,张心灵. 会计之友. 2013(09)
[7]政府干预、大股东资产注入:支持抑或掏空[J]. 章卫东,张洪辉,邹斌. 会计研究. 2012(08)
[8]金字塔股权结构与终极股东利益侵占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证据[J]. 陈红,杨凌霄.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12(01)
[9]终极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 冯旭南,李心愉. 经济科学. 2009(02)
[10]金字塔控制结构与股权制衡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毛世平. 管理世界. 2009(01)
博士论文
[1]中国家族上市公司最终所有权结构研究[D]. 叶长兵.浙江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问题研究[D]. 孙斌.安徽财经大学 2018
[2]关联交易型利益输送的案例分析[D]. 王晶.江西财经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16331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4 案例分析表 4- 1 上市公司截止到 2014/7/11 时的股价变化的数据统计起始价 最终价 均价 最低价 最高价 涨跌幅 振幅雷科防务 4.6 2.65 11.38 1.87 5.68 -42.42% 82.74%深圳成指 10209.07 7206.97 9752.06 6959.27 13936.88 -29.41% 68.35%数据来源:Choice 数据库单位:元
广州大学会计硕但这些方案本身就处在违规的边缘,加之在部门一旦加强监管,在制度规定上更加严格资产和交易方案又不符合标准,那么交易就价的非正常波动,使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受旧资产离2015 年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理工雷科 100%股权,拥有双主业2017 年常发集团在公司董事会中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股权集中与第二类代理问题研究述评[J]. 吴世飞.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6(01)
[2]大股东股权质押、占款与企业价值[J]. 郑国坚,林东杰,林斌. 管理科学学报. 2014(09)
[3]大股东控制与外部审计治理——股票全流通时代的经验证据[J]. 张利红,刘国常.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09)
[4]“虚”“实”终极控制、金字塔组织演化与大股东掏空[J]. 刘玉龙,任国良,文春晖. 中国经济问题. 2014(03)
[5]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大股东勤勉度与大股东激励——基于掏空行为的视角[J]. 梅丹. 现代管理科学. 2013(04)
[6]定向增发行为异象分析——基于宁波建工案例的研究[J]. 郭巧莉,张心灵. 会计之友. 2013(09)
[7]政府干预、大股东资产注入:支持抑或掏空[J]. 章卫东,张洪辉,邹斌. 会计研究. 2012(08)
[8]金字塔股权结构与终极股东利益侵占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证据[J]. 陈红,杨凌霄.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12(01)
[9]终极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 冯旭南,李心愉. 经济科学. 2009(02)
[10]金字塔控制结构与股权制衡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毛世平. 管理世界. 2009(01)
博士论文
[1]中国家族上市公司最终所有权结构研究[D]. 叶长兵.浙江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问题研究[D]. 孙斌.安徽财经大学 2018
[2]关联交易型利益输送的案例分析[D]. 王晶.江西财经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16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3016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