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26 08:37
私有化是一种使公开上市公司不再符合上市条件转变为私人控股公司的交易行为。虽然在我国,私有化退市的现象还刚刚出现不久,但是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下,私有化退市已发展了大约半个世纪。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私有化就做为一种资本运作方式出现在西方资本市场中。私有化退市的发展状态大致呈波浪式的周期状态出现。在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许多成熟资本市场中,私有化出现较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对于上市公司私有化的研究也相对成熟,如:委托代理理论、规避管制理论、价值重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然而我国的私有化出现时间较晚,近期的中概股大批私有化是我国备受关注的私有化浪潮。受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渐渐出现了一批在美国上市的国内企业。但是随着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特别是《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后,因为我国的上市公司内部管理还难以应对美国的规范化管理,所以许多企业开始私有化退市退出美国资本市场。私有化退市的企业之中,也包含了很多新兴的互联网企业,由于美国的投资者对于我国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了解,在加上做空机构的恶意攻击,企业估值严重下降,使得企业不得不选择私有化退市以谋求更加合理的企业估值。笔者立足于中概股大...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私有化退市定义的文献综述
1.2.2 关于私有化退市动因的文献综述
1.2.3 关于私有化退市影响的文献综述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框架
2.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的理论概述
2.1 私有化退市的发展与方式
2.1.1 私有化退市的发展
2.1.2 私有化退市的方式
2.2 私有化退市的动因
2.2.1 企业进行战略转型
2.2.2 避免股价估值过低
2.2.3 规避法律管制
2.2.4 自由现金流充足
2.3 私有化退市的影响
2.3.1 节税效应
2.3.2 价值重估效应
2.3.3 价值转移效应
2.3.4 减少交易成本
2.4 私有化退市的理论基础
2.4.1 规避管制理论
2.4.2 价值低估理论
2.4.3 交易费用理论
2.4.4 财务协同效应理论
3.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案例介绍
3.1 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背景介绍
3.1.1 香港证券市场私有化退市介绍
3.1.2 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程序
3.1.3 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的相关规定
3.2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回顾
3.2.1 百丽国际公司介绍
3.2.2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背景
3.2.3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过程
3.3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策略分析
3.3.1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的时间选择
3.3.2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的方式选择
3.3.3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的收购方选择
4.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的动因及影响分析
4.1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的动因分析
4.1.1 公司的战略调整需要
4.1.2 公司难以负担业绩压力
4.1.3 市场环境不理想
4.2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的影响分析
4.2.1 积极的短期市场反应
4.2.2 减轻战略调整期间的业绩压力
4.2.3 战略调整后分拆上市
5.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的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市值下降、急需转型是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的直接原因
5.1.2 合理的私有化退市方案给百丽国际带来正向影响
5.1.3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给股东带来收益
5.2 研究建议
5.2.1 慎重选择私有化退市,考虑内外部环境
5.2.2 制定合理的私有化退市方案,规避风险
5.2.3 保护中小投资者在私有化退市过程中的权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Logsitic回归模型的香港上市公司退市情况分析[J]. 马丰宁,尹雪丽,谭庆美. 管理现代化. 2016(04)
[2]上市公司私有化的监管逻辑与路径选择[J]. 李文莉. 中国法学. 2016(01)
[3]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研究:动机与经济后果[J]. 祝继高,端杨,李鑫. 财经研究. 2015(04)
[4]上市公司为什么要退市——基于盛大互动和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J]. 祝继高,隋津,汤谷良. 中国工业经济. 2014(01)
[5]上市公司私有化始末——盛大网络私有化退市案例研究[J]. 赵树群. 中外企业家. 2013(24)
[6]美国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的路径分析——以“分众传媒”私有化为例[J]. 刘佳伟.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3(03)
[7]中国境外上市公司的退市分析——基于阿里巴巴退市案例分析[J]. 杨科. 财务与金融. 2013(03)
[8]香港资本市场私有化方式研究[J]. 林心. 广东经济. 2013(04)
[9]境外中概股危机:背景、成因与影响[J]. 余波. 证券市场导报. 2013(01)
[10]上市公司私有化后转板再上市之路——私有化新策略PPP模式的应用与监管[J]. 汪晨. 证券法苑. 2012(02)
硕士论文
[1]中概股美国退市影响因素研究[D]. 张远游.北京理工大学 2015
[2]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问题研究[D]. 邓红军.暨南大学 2014
[3]上市公司私有化中的中小股东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 王华鹏.中国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06074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私有化退市定义的文献综述
1.2.2 关于私有化退市动因的文献综述
1.2.3 关于私有化退市影响的文献综述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框架
2.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的理论概述
2.1 私有化退市的发展与方式
2.1.1 私有化退市的发展
2.1.2 私有化退市的方式
2.2 私有化退市的动因
2.2.1 企业进行战略转型
2.2.2 避免股价估值过低
2.2.3 规避法律管制
2.2.4 自由现金流充足
2.3 私有化退市的影响
2.3.1 节税效应
2.3.2 价值重估效应
2.3.3 价值转移效应
2.3.4 减少交易成本
2.4 私有化退市的理论基础
2.4.1 规避管制理论
2.4.2 价值低估理论
2.4.3 交易费用理论
2.4.4 财务协同效应理论
3.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案例介绍
3.1 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背景介绍
3.1.1 香港证券市场私有化退市介绍
3.1.2 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程序
3.1.3 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的相关规定
3.2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回顾
3.2.1 百丽国际公司介绍
3.2.2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背景
3.2.3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过程
3.3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策略分析
3.3.1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的时间选择
3.3.2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的方式选择
3.3.3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的收购方选择
4.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的动因及影响分析
4.1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的动因分析
4.1.1 公司的战略调整需要
4.1.2 公司难以负担业绩压力
4.1.3 市场环境不理想
4.2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的影响分析
4.2.1 积极的短期市场反应
4.2.2 减轻战略调整期间的业绩压力
4.2.3 战略调整后分拆上市
5.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的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市值下降、急需转型是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的直接原因
5.1.2 合理的私有化退市方案给百丽国际带来正向影响
5.1.3 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给股东带来收益
5.2 研究建议
5.2.1 慎重选择私有化退市,考虑内外部环境
5.2.2 制定合理的私有化退市方案,规避风险
5.2.3 保护中小投资者在私有化退市过程中的权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Logsitic回归模型的香港上市公司退市情况分析[J]. 马丰宁,尹雪丽,谭庆美. 管理现代化. 2016(04)
[2]上市公司私有化的监管逻辑与路径选择[J]. 李文莉. 中国法学. 2016(01)
[3]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研究:动机与经济后果[J]. 祝继高,端杨,李鑫. 财经研究. 2015(04)
[4]上市公司为什么要退市——基于盛大互动和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J]. 祝继高,隋津,汤谷良. 中国工业经济. 2014(01)
[5]上市公司私有化始末——盛大网络私有化退市案例研究[J]. 赵树群. 中外企业家. 2013(24)
[6]美国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的路径分析——以“分众传媒”私有化为例[J]. 刘佳伟.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3(03)
[7]中国境外上市公司的退市分析——基于阿里巴巴退市案例分析[J]. 杨科. 财务与金融. 2013(03)
[8]香港资本市场私有化方式研究[J]. 林心. 广东经济. 2013(04)
[9]境外中概股危机:背景、成因与影响[J]. 余波. 证券市场导报. 2013(01)
[10]上市公司私有化后转板再上市之路——私有化新策略PPP模式的应用与监管[J]. 汪晨. 证券法苑. 2012(02)
硕士论文
[1]中概股美国退市影响因素研究[D]. 张远游.北京理工大学 2015
[2]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问题研究[D]. 邓红军.暨南大学 2014
[3]上市公司私有化中的中小股东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 王华鹏.中国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06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3206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