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需匹配的中国煤炭资源流动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8 06:13
本文关键词:基于供需匹配的中国煤炭资源流动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煤炭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被广泛应用到电力、钢铁、化工等领域。但是在煤炭运销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优质煤滥用、低质煤未经充分洗选直接投入市场等。此类现象不仅会显著降低煤炭资源使用效率,还将在大规模、长距离运输过程中造成大量的运力浪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煤炭分类分级利用为指导,以促进我国煤炭资源流动效率提升与节能减排作为目标,提出了煤炭供需匹配度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煤炭供应企业产品的种类、质量与需煤企业设备用煤偏好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从煤炭生产企业向煤炭需求企业进行的煤炭调运在方向、距离和用煤单位设备效率与理想状态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并选取煤炭流动中参与企业为研究主体,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设计。在此基础上,以煤种、煤质、运输距离、运输方向、设备评级为评价指标,以双边匹配为实现方法得到供需企业间的综合匹配度,最终以实现全国煤炭供需匹配度最优以及全局周转量最低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为了衡量匹配模型对于现实煤炭流动的优化作用,以全国总周转量最低为目标的情景也被引入到本研究中。由于本文的目标在于以提升企业匹配度带动国家整体煤炭资源流动的优化,所以在广泛收集国内煤炭供需企业数据的基础上最终选择2206个煤炭生产节点与1500个煤炭需求节点带入模型计算。通过优化模型结果以及与其最低周转量情景的比较有以下主要结论:(1)匹配模型下的各省份煤炭杂质外运量较最低周转量情景下降了10%左右,其下降趋势在各煤炭主要生产省份体现的更为显著;(2)匹配模型可显著缓解稀缺煤炭资源滥用情况,使煤炭按工业部门分配更为合理;(3)匹配方法可通过限制煤炭流动中杂质成分含量的手段促进运输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总体来看,匹配优化模型的应用可以在煤炭资源流动过程各环节起到优化作用,通过与最低周转量情景的对比可为政府设计优化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根据优化模型结果,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如在深入分析原煤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洗选程度;根据匹配模型优化结果指导各省份煤炭运销以优化资源配置;鼓励煤炭企业制定多元化煤炭运输方案等等。与此同时,国家可借鉴匹配模型结果,有针对性的实施宏观调控,最终实现国家煤炭流动的优化。
【关键词】:煤炭流动 供需匹配度 节能减排 煤炭资源分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8
- 1 绪论18-3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8-19
- 1.2 研究综述19-32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32-33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3-36
- 2 相关理论概述36-45
- 2.1 资源流理论36-39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39-41
- 2.3 能源效率理论41-42
- 2.4 双边匹配理论42-45
- 3 煤炭供需匹配的概念及评价体系45-65
- 3.1 概念界定45-47
- 3.2 供给方评价指标47-54
- 3.3 需求方评价指标54-62
- 3.4 不同类型指标的处理方式62-63
- 3.5 匹配流程63-64
- 3.6 本章小结64-65
- 4 基于供需匹配的煤炭资源流动优化模型65-73
- 4.1 建立优化模型65-66
- 4.2 数据的选择与预处理66-72
- 4.3 本章小结72-73
- 5 基于供需匹配的煤炭资源流动优化结果及分析73-105
- 5.1 两种情景下的中国煤炭及灰分流动情况73-76
- 5.2 运输距离优化结果分析76-77
- 5.3 灰分流动优化结果分析77-82
- 5.4 煤种匹配优化结果分析82-83
- 5.5 节能减排优化结果分析83-92
- 5.6 主要输入输出省份优化结果分析92-104
- 5.7 本章小结104-105
- 6 基于供需匹配的煤炭资源流动优化对策105-110
- 6.1 参考匹配优化结果,合理组织煤炭运销105-106
- 6.2 减少低质煤流动量,加大煤炭洗选力度106-107
- 6.3 转变铁路运输格局,多元化安排煤炭调运107-108
- 6.4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煤炭适销对路108-110
- 7 结论与展望110-115
- 7.1 研究结论110-112
- 7.2 研究贡献112-113
- 7.3 研究局限113
- 7.4 研究展望113-115
- 参考文献115-124
- 附录1124-136
- 附录2136-143
- 附录3143-146
- 作者简历146-148
- 学位论文数据集1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左其亭;赵衡;马军霞;臧超;;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计算方法及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年06期
2 张锦;王坤;;以物流供需匹配度为目标的流线优化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杨鉴淞;;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煤炭;2006年10期
4 张米尔,王德鲁;产业转型中项目机会研究的匹配矩阵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环玉;基于循环经济的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供需匹配的中国煤炭资源流动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2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49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