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性分析的新能源送出项目投资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经济性分析的新能源送出项目投资策略研究
【摘要】:清洁化和低碳化是国家能源发展的方向,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并网送出线路工程项目投资。若电网公司投资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从公司经营管理的角度看待,新能源接网工程功能单一、设备利用率低且目前获利只能通过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取得。因此,电网公司立项建设或者回购新能源送出线路的投资决策必然依赖于准确的项目经济性评估支撑。本文在调研大量甘肃新能源厂站建设和运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成熟的项目经济评估方法,对甘肃地区新能源送出线路工程投资效益展开分析工作,并对工程项目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终在新能源附加补贴按时足额到位的前提下,以项目净现值为基准,反向计算出电网公司投资新能源配套送出线路所能承担的投资极限。文中定量测算出的投资和补贴收支平衡的技术经济指标,可以为电网公司是否投资新能源配套送出项目提供较为充分的决策依据。在电网建设项目的经济性评估过程中,同时还要考虑“不确定的现金流、不确定的利率以及不确定的项目周期”给评估结果带来的影响。本文为使电网建设项目这类资金密集型项目的经济性评估更加全面,并且计及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考虑到区间数学分析方法具有简单易行且能较准确处理不确定信息的特点。文中将区间数学分析方法引入传统的经济性评价方法,扩展了实数现金流和实数利率的概念,提出了区间净现值的概念,建立了考虑电价波动的基于区间的电网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提出的区间现金流和区间利率的模型能较好地处理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并计及电价波动因素。作者利用可接受的电价波动率的范围,为项目区间现金流量的调整和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更加符合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项目经济评估工作的实际。相对于传统的实数净现值方法,本文提出的区间净现值的方法不仅能判断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而且还能确定出项目执行的大致风险,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全面的经济指标的决策信息。
【关键词】:新能源 输电工程项目 经济性评价 投资决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2-14
- 1.3 本文的研究方案及主要研究内容14-16
- 第2章 电网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16-24
- 2.1 电网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综述16-19
- 2.1.1 传统工程经济学评估方法16-18
- 2.1.2 电网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新方法18-19
- 2.1.3 项目经济评估方法比较19
- 2.2 电网建设项目经济评估区间方法19-23
- 2.2.1 区间数和区间运算19-20
- 2.2.2 考虑区间折现率的区间净现值法20-21
- 2.2.3 符合几何布朗运动的电价波动模型21-22
- 2.2.4 计及电价波动的区间评估方法22-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新能源送出项目经济性评价24-47
- 3.1 概述24
- 3.2 新能源出力特性及发展趋势24-27
- 3.3 甘肃地区新能源发展概况27-32
- 3.3.1 新能源可开发容量27-30
- 3.3.2 新能源送出线路工程接入形式30-31
- 3.3.3 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31-32
- 3.4 通过抽样确定经济性评价边界条件32-36
- 3.5 正向计算工程经济性指标36-46
- 3.5.1 样本数据经济性指标36-37
- 3.5.2 投资效益分析的主要指标37-38
- 3.5.3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38-39
- 3.5.4 正向实证计算39-46
- 3.6 本章小结46-47
- 第4章 新能源送出项目投资敏感性分析47-56
- 4.1 概述47
- 4.2 甘肃地区新能源送出项目投资敏感性分析47-51
- 4.2.1 敏感性因素排查47-48
- 4.2.2 提高利用小时数48
- 4.2.3 提高新能源电价附加补贴48-50
- 4.2.4 降低建设成本50-51
- 4.2.5 反向实证计算51
- 4.3 甘肃地区新能源送出项目投资策略分析51-53
- 4.3.1 可承担投资极限51-52
- 4.3.2 投资和补贴收支平衡的技术经济指标52
- 4.3.3 考虑新能源规模效应提高电网利用率52
- 4.3.4 加大新能源出力提高利用小时数52-53
- 4.4 项目投资临界值及相关政策建议53-54
- 4.5 本章小结54-56
- 第5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62-63
- 致谢63-64
- 作者简介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茹;董淑芳;;探讨中国新能源问题[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4期
2 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政策支持[J];汽车工程师;2010年07期
3 胡其颖;;解读德国“国家电动交通工具发展计划”以及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借鉴[J];可再生能源;2010年05期
4 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政策支持[J];北京汽车;2010年05期
5 姚占辉;;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困境分析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12期
6 郭琨q;;关于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1年19期
7 高菊珍;;关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的思考[J];上海汽车;2011年12期
8 马春梅;;从国外的经验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J];学术交流;2011年12期
9 魏云逸;李维刚;;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06期
10 倪天鹿;;浅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政;赵飞;;基于目标导向差异的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以中国武汉和美国加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胡建;;新能源在车辆工程中的运用[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信国;杨春巍;刘建生;;新能源汽车电池工业的发展现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朱征洪;任广耀;;科技传播创新的概念要清晰准确——以“新能源汽车”为例[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志洪;;新能源汽车技术状况评价与保持技术研究[A];2012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玉盟;赵瑞广;张文;;济宁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罗党;张敬;;基于灰色多层次评价方法的河南新能源汽车项目风险评价[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石红波;许玉平;;绿色技术视阈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分析:基于山东威海的调查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潘红波;;利用风能等新能源创造低碳城市[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东华;促进河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博;基于GM(2,1)复合模型新能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李斐;基于集聚度的榆林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肖天奇;基于在线算法的新能源汽车赁购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郑乐怡;XHDZ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差异化战略专案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6 党相宝;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7 陆炜;杭州地调新能源运营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8 王灿;考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网规划评价指标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王凯;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设计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谭倩;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驱动力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51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55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