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创新技术要素偏向 产出弹性 影响因素 制造业行业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摘要】:现有研究对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关注甚少。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部门创新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指数,进而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创新要素结构、科研人员工资扭曲等因素对创新技术进步资本偏向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创新资本的产出弹性远远大于科研人员的产出弹性,制造业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于资本,且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创新投入要素结构的资本化程度、政府资助行为削弱了创新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科研人员工资扭曲、企业自有资金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强化了资本偏向。优化创新方向、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待遇对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创新技术要素偏向 产出弹性 影响因素 制造业行业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分类号】:F273.1;F4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自主创新则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1(林毅夫和张鹏飞,2005[1])。早20世纪30年代,Hicks就指出技术进步往往并非中性,会引致要素边际生产率的非同步的变化,导致技术进步过程中发生要素偏向。其中,中国工业部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基溶;廖进中;;动员性扩张还是市场配置:中国金融体系功能的检验[J];财经论丛;2009年05期
2 陈宗胜;任重;周云波;;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本质和特征研究——基于改革开放30年的路径演化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5期
3 李光泗;沈坤荣;;中国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与创新绩效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11期
4 周汨;李斌;;知识排他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技术差距[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5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6 杜凯;蔡银寅;;中国的困境:技术劣势、贸易压榨与过度投资[J];财贸经济;2009年08期
7 周新苗;唐绍祥;;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企业绩效:基于平均处理效应估计的微观考察[J];财贸经济;2011年04期
8 邓路;高连水;;研发投入、行业内R&D溢出与自主创新效率——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1999—2007)[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9 李光泗;沈坤荣;;技术进步路径演变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10 宋宪萍;;后危机时代欠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辉;谭聪;;中国国有与非国有高新技术产业动态效率比较——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张海洋;;中国省际工业全要素R&D效率和影响因素:1999—2007[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3期[C];2010年
3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2期(总第15期)[C];2005年
4 李光泗;徐翔;;技术引进与地区经济收敛[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5 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总第22期)[C];2006年
6 吴延兵;;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总第22期)[C];2006年
7 张望;;技术差距、人力资本结构与企业自主创新强度[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8 张玉臣;李晓桐;;我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绩效特征[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3:科研和创新绩效管理(Ⅱ)[C];2014年
9 肖仁桥;王宗军;钱丽;;中国省际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研究——基于改进的共享投入关联型网络DEA模型[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国际商务谈判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10 李彦霖;程军;李强;;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竞争力动因研究——研发投入视角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伟;中国的东亚市场提供者地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马汴京;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许娜;工资差距对技术偏向选择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丁重;政府干预与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周杰琦;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旭;基于技术进步的北京高技术企业成长模式演进机理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2 杨超文;低碳经济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yN;国际技术转移对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赵培辰;后发优势视角下甘肃实现跨越式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孙文娟;中国R&D投入结构与经济增长相关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6 秦姝子;中美制成品贸易比较优势指数的测度与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7 田斌;公共投资、人力资本积累对北部湾经济追赶的影响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宝森;佳木斯市两区两带一城发展战略的思考[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10年
9 汲伟玮;中国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农产品对外贸易[D];宁波大学;2011年
10 张亚云;中国地区工业的增长差异:基于DEA的经验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欣;当代技术进步的新特点[J];工业技术进步;2000年04期
2 郭红波;鹤轮技术进步再迈新阶[J];中国橡胶;2000年01期
3 岳远新;济化获得“济南市‘九五’技术进步先进企业”称号[J];山东化工;2001年02期
4 ;技术进步[J];上海工业;2003年02期
5 吴守忠;千方百计加快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6 格林;纺机技术进步亮相北京——第九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一瞥[J];丝绸;2004年11期
7 张全红;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黄泽萍;;试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重影响及政策选择[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12期
9 ;腾飞的有色[J];中国有色金属;2008年23期
10 王玺;张勇;;关于中国技术进步水平的估算——从中性技术进步到体现式技术进步[J];中国软科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家骅;;试论我国技术进步的社会化和产业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孙文英;;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A];1999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1999年
3 张永光;;技术进步的统计评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王有贵;方福康;;技术进步的经济含义及其动力学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5 雷明;冯珊;;技术进步评价系统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陈艳莹;张国峰;;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与可持续发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雷明;;评价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艾敏;;外商投资对房地产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靳卫东;吴向鹏;;实现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路径和策略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 管汉晖;技术进步服从于经济规律[N];中华读书报;2013年
2 王春生;企业是技术进步的主体[N];光明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于都;技术进步:报业实力的引擎[N];中华新闻报;2002年
4 冯昭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分析技术进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记者 高家宽 通讯员 陈杰;技术进步项目挑大梁[N];嘉兴日报;2011年
6 蔡肖兵;技术进步的代价[N];人民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冯卫东;技术进步是就业的福星还是灾难[N];科技日报;2013年
8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内生性技术进步才是中国经济源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陈继军;多晶硅:脱困的希望在技术进步[N];中国化工报;2013年
10 孙涤;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动力[N];;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檀勤良;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6 邢宏建;网络技术进步与网络标准竞争[D];山东大学;2008年
7 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红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D];西北大学;2001年
9 喻美辞;南北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南北国家的就业变动[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潘伟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心城市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潇;有偏技术进步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倪佩;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追赶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f,
本文编号:581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58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