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工业化战略与中非工业化合作战略思考
本文关键词:非洲工业化战略与中非工业化合作战略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化 非洲工业化战略 中非工业化合作 产能合作
【摘要】:中非工业化合作目前正成为中非合作的新突破口和着力点,但中国要想真正帮助非洲推进工业化,首先应了解非洲对自身工业化战略的构想。近期面世的此类构想主要有非盟公布的《2063年议程》,联合国非经委公布的《转型中的非洲工业政策》,埃塞俄比亚学者阿尔卡贝发表的学术专著《非洲制造: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中国还应理解非洲推进工业化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如工业化中的产业布局问题,生产规模化与市场碎片化难题,经济多元化与资源依赖症难题,工业化模式与路径选择难题。这些难题首先要靠非洲国家自己破解,同时也需要中国在启动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时高度重视。中国政府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计划能否顺利推进,还有赖于其他九项计划能否同步顺利推进。中国现将非洲作为国际产能合作的优先对象,但不应指望通过向非洲转移中国过剩产能实现去产能任务,还应防止中国企业扎堆进入少数几个产能合作示范国。中国也应注重中非产能合作进程中融资渠道的拓展,特别是挖掘非洲自身融资潜力。非洲工业化说到底是非洲人自己的工业化,非洲能不能实现工业化,关键还要看非洲人自己的努力。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工业化 非洲工业化战略 中非工业化合作 产能合作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非洲经济史”(14ZDB06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44;F424
【正文快照】: 工业通常是现代国家的支柱产业,它不仅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提供生产工具、技术装备和物品,而且为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提供日用工业品。工业化则会促使一个国家的工业部门特别是制造业部门持续扩张,农业部门净产值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并最终导致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鸿武;;当代中非关系与亚非文明复兴浪潮——关于当代中非关系特殊性质及意义的若干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9期
2 刘海方;;跨越分野:开放社会科学视野下的中非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9期
3 蒙德利;聂佃忠;;新形势下的中非关系及其挑战[J];特区经济;2011年05期
4 舒运国;试析中非经贸关系的特点(1949~2000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舒运国;试析21世纪中非经贸关系[J];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6 田培良;不断发展的“中非合作论坛”[J];当代世界;2004年01期
7 周建青;;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2005年中非经贸合作情况及2006年展望[J];西亚非洲;2006年01期
8 艾华;;中非合作 互利共赢——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七国[J];广东审计;2006年04期
9 李安山;;论“中国崛起”语境中的中非关系——兼评国外的三种观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11期
10 杨上喻;;中非论坛:开启和谐世界之门[J];中国报道;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勤梅;;中非关系中的一个曲折起伏[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2 周慕红;;中非关系问题研究中文文献索引(1949—1998)[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3 杨廷智;;继往开来话合作 互利共赢谋发展——“中非关系与当代世界”学术研讨会综述[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4 黄泽全;;中非友好合作50年[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5 李安山;;中非关系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代序)[A];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2)[C];2013年
6 许孟水;;中非关系与中国对非政策解读[A];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2)[C];2013年
7 张象;;关于发展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中非关系的建议[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二辑——非洲变革与发展[C];2002年
8 谢亚静;;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中非经贸合作[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9 祝鸣;;中国与非洲基建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成就、机遇和挑战[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徐济明;;近代中国与印度对非洲关系之比较[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运国;中非关系注入新动力[N];人民日报;2007年
2 田丽 关绮薇 陈臣 陆如东;中非经贸初结硕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 亚非洲中心助理研究员 张春;欧洲人为何诋毁中非关系[N];东方早报;2009年
4 记者 杜尚泽 韦冬泽 裴广江;李长春出席中非媒体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1年
5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吴邦国;在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刘中伟;关注中非关系 期待中国参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卢曦;借力文化产业助推中非经贸[N];国际商报;2012年
8 贾庆林;在第二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年
9 钱彤 郝亚琳;不戴有色眼镜就能真正看懂中非关系[N];中国民族报;2012年
10 刘洪;不要让短视损害中非关系[N];经济参考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莫巴克(Mouctar Abakar);身份与利益:冷战后中非关系发展及其对非洲国际地位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2 Max Rebol;不干涉与务实合作:试析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D];复旦大学;2011年
3 邓向辉;非洲能源国际竞争与中非能源合作[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王玉红;和合发展:中国对非洲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魏雪梅;冷战后中美对非洲援助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铁红;21世纪中非关系的发展与中国的和平崛起[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树盛;论中非关系发展的主题及中非合作[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周厚礼;冷战后中非关系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吴雯雯;试析双赢的中非关系[D];外交学院;2010年
5 叶继发;新世纪中非关系现状、特点及其趋势探析[D];暨南大学;2007年
6 张海明;中非关系发展现状与中国对非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何文婷;冷战后中非关系的实践创新及其国际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振霞;中非关系中的援非培训[D];外交学院;2013年
9 罗磊;中非关系视角下的广州地区非洲人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10 赵文杰;中国与肯尼亚经贸合作研究(1993-2013)[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28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828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