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05:47

  本文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装备制造业 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机理 协同


【摘要】:装备制造业是工业领域的支柱产业,攸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随着各国工业领域的新一轮变革浪潮,中国出台新的工业领域战略纲领《中国制造2025》以应对国际竞争。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依托工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能力弱长期以来一直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是政府和企业所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围绕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这一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建模及仿真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从系统角度阐述了自主创新能力内涵,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在对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系统解构及子系统协同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从协同视角阐述了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接下来本文以B-Z三维分析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描述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非线性微分方程,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探讨系统存在有序演化的可能,而后应用绝热消去法,实现了系统降维,求解出表征系统有序性的序参量方程。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分析各子系统间动态作用关系,着重探讨了其他变量对主导能力的影响强弱。最后本文利用构建的数学模型对哈尔滨装备制造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哈尔滨和所选取的对比城市的2013年的装备制造业相关数据,计算并分析各子能力现有水平和外界投入水平;利用得到的序参量方程,描述哈尔滨与对比地区的系统有序性随时间的演化趋势,通过将哈尔滨与其他城市对比,分析影响系统有序性的关键作用因素;从提高系统有序性角度给出了促进哈尔滨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机理 协同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问题的提出9-10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3.1 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综述10-14
  • 1.3.2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综述14-16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16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6-20
  • 1.4.1 研究内容16-18
  • 1.4.2 研究方法18
  • 1.4.3 技术路线18-20
  • 第2章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的研究基础20-31
  • 2.1 基本概念界定20-22
  • 2.1.1 装备制造业内涵及特点20-21
  • 2.1.2 自主创新内涵21
  • 2.1.3 自主创新能力内涵21-22
  • 2.2 理论基础22-24
  • 2.2.1 协同学理论的基本内容22-23
  • 2.2.2 协同学理论与自主创新能力23-24
  • 2.3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系统分析24-29
  • 2.3.1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系统的特点24-25
  • 2.3.2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系统的构成25-28
  • 2.3.3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子系统间协同关系28-29
  • 2.4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的协同学分析29-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的模型建立31-49
  • 3.1 B-Z反应模型选择依据31-33
  • 3.1.1 描述能力形成的方法讨论31-32
  • 3.1.2 B-Z反应模型的适应性分析32-33
  • 3.2 模型建立33-38
  • 3.2.1 序参量的确定及基本假设33
  • 3.2.2 变量与参数33-34
  • 3.2.3 模型构造34-38
  • 3.3 线性稳定性分析38-39
  • 3.4 序参量方程的建立39-40
  • 3.5 数值模拟分析40-48
  • 3.6 本章小结48-49
  • 第4章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的实证分析49-61
  • 4.1 实证对象自主创新现状介绍49-51
  • 4.2 计算模型的调整参数和控制变量51-55
  • 4.2.1 计算公式51-52
  • 4.2.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52
  • 4.2.3 对比城市的确定及数据收集52-53
  • 4.2.4 各市的计算结果及分析53-55
  • 4.3 序参量演变轨迹及分析55-59
  • 4.4 对策建议59-60
  • 4.5 本章小结60-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8
  • 附录68-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制造业信息化论坛[J];机电信息;2000年Z3期

2 朱高峰;关于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几点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7期

3 许有健;我国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现状[J];中国机电工业;2001年14期

4 袁林忠;入世后我国东西部制造业再发展模式的思考[J];机电一体化;2002年02期

5 贾孝芬;制造业信息化的三方责任[J];现代制造;2002年17期

6 汪江龙;杨旭;;我国汽车制造业出路何在[J];改革与开放;2005年10期

7 李先涛;魏志荣;;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调整与改造[J];北方经贸;2005年12期

8 岳子俭;;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1期

9 祝明涛;王巍;綦良群;;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其结构现状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7年02期

10 周必健;;浙江装备制造业现状大扫描[J];浙江经济;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海莲;姚绍文;龙华;叶愈;;云南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分析研究[A];2011装备制造业绿色创造 节能减排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施庆华;;云南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发展浅析[A];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施庆华;;云南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发展浅析[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董琳琳;盛春辉;刘向红;;辽宁装备制造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5 张燕平;赵姝;;力促安徽制造业实现新跨越[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中山市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展望[A];首届珠中江科协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金敏力;;以信息化推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8 王海峰;;甘肃装备制造业现状与展望[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9 柳百成;;制造业科技发展战略[A];2005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唐兴伦;;大力振兴和发展装备制造业 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编译 本报记者 王悠然 侯丽 赵琪;以创新促进制造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常云昆;加强中德合作振兴陕西装备制造业[N];陕西日报;2003年

3 记者 邱永强;明确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卢飒;“把脉”贵阳制造业[N];贵阳日报;2006年

5 艾琳;装备制造业重振雄风[N];兰州日报;2007年

6 田洋;依托军工科技和市场竞争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N];贵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孙爱民;制造业信息化 三年铺天盖地[N];中国电子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栗清振;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整体向好[N];中国电力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姚晋平;政策呵护 振兴山西装备制造业正当时[N];山西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杨舒 李高超;制造业三国演义 中日韩谁执牛耳[N];国际商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海兰;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对汽车制造业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韩东钊;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左健;河北省制造业选择影响及承接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4 王少博;传统服装制造业技术转型分析[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5 齐中月;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金菊;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7 王冬梅;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双向驱动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8 李婷婷;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动力机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9 闫仁轶;装备制造业虚拟合作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庞紫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41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841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c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