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出版传播的图书评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出版传播的图书评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图书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广泛销售,网上产生了大量的图书评论。于是图书评论不再只是以口碑、报刊、广播、电视的形式存在,它开始有网上书店的购书反馈、微博平台上的“微书评”、与社交网络互动发展的第三方网站(如豆瓣网)上的书评、手机阅读软件上的评论……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图书评论,它都影响着读者的感知和购买决策。图书评论已经成为了影响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因素,也引起了出版业者的重视,他们开始思考如何使图书评论更好地服务于图书的出版销售。然而,随着图书评论日益发挥作用,它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如网络批评的匿名性使得真正的书评受到攻击,图书评论的质量参差不齐,书评取悦大众而专业性下降等等。 为有效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图书评论的优势,应用于图书的出版工作中,本文将从出版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对图书评论的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效果及其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阐述出图书评论对图书出版的积极意义,以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图书评论机制,更好地服务于图书出版及全民阅读推广工作。 文章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目标与拟解决的问题等等。第二章是图书评论的传播者分析,主要从专业型书评人和群体型书评人两方面,论述出书评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图书评论的传播媒介分析,论述图书评论的传播媒介分类及特点;全媒体背景下报纸书评的特点分析;以豆瓣读书为例,解读电子图书与社交网络的互动发展等。第四章是讲图书评论对其主要受众(出版者、中间商、读者)产生的传播效果,以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内刊《赢销》为例,分析图书评论对中间商的传播效果;阐述在线图书评论对读者感知与购买决策的重要影响等。第五章是图书评论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的应用分析,解读图书评论在实际的出版工作承担的角色及存在的问题。第六章是由此总结出若干有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图书评论机制的意见和建议,及对当前出版工作的启示,,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图书出版及全民阅读推广工作。
【关键词】:图书评论 出版传播 编辑出版 阅读推广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8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8-9
- 1.2 图书评论的传播分析9-10
- 1.2.1 图书评论的传播功能9
- 1.2.2 图书评论的传播意义9-10
- 1.3 图书评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0-15
- 1.3.1 书评理论研究11-13
- 1.3.2 图书馆书评研究13-14
- 1.3.3 书评实践研究14
- 1.3.4 书评文化研究14-15
- 1.3.5 国外书评事业研究15
- 1.4 关于研究对象的说明15-16
- 1.5 研究方法与拟解决的问题16-18
- 1.5.1 研究方法16
- 1.5.2 拟解决的问题16-18
- 第2章 图书评论的传播者分析18-25
- 2.1 书评作者的类型18
- 2.2 职业型书评者的现状分析18-22
- 2.2.1 我国书评人队伍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18-21
- 2.2.2 国外书评人的发展优势21-22
- 2.3 群体型书评者的发展分析22-25
- 2.3.1 群体型书评者概述22
- 2.3.2 网络群体型书评者的特点及其优势22-25
- 第3章 图书评论的传播媒介分析25-33
- 3.1 图书评论的传播媒介分类及特点25-28
- 3.1.1 传统媒介25-26
- 3.1.2 网络媒介26-28
- 3.2 全媒体背景下报纸书评的特点分析28-29
- 3.3 在线图书评论的规律性分析29-32
- 3.3.1 网上书店的评价系统设置30
- 3.3.2 图书评论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分析30-32
- 3.4 以“豆瓣读书”为例,分析书评与社交网络的互动机制32-33
- 第4章 图书评论的传播效果分析33-41
- 4.1 图书评论的传播效果概述33
- 4.2 图书评论对出版者的功能分析33-35
- 4.3 图书评论对发行中间商的传播效果35-37
- 4.4 在线图书评论对读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力分析37-41
- 4.4.1 网络购书的过程37-38
- 4.4.2 在线图书评论对读者购买决策的影响38-41
- 第5章 图书评论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应用分析41-51
- 5.1 图书出版过程概述41-42
- 5.1.1 出版传播的概念41-42
- 5.1.2 图书出版的流程42
- 5.2 图书评论提升图书策划水平42-45
- 5.2.1 图书评论促使编辑开发选题42-44
- 5.2.2 图书评论效果分析使选题论证更具说服性44-45
- 5.3 图书评论增强图书内容的权威性45-47
- 5.4 图书评论是图书营销及品牌构建的有效手段47-48
- 5.5 图书评论影响编辑的工作策略48-51
- 第6章 图书评论的完善及对当前出版工作的启示51-59
- 6.1 完善图书评论的意见和建议51-54
- 6.1.1 完善现有的书评体制51-52
- 6.1.2 提高图书评论的质量,加强书评编辑的把关52-53
- 6.1.3 建立健全的书评队伍53-54
- 6.2 图书评论的发展对当前出版工作的启示54-59
- 6.2.1 强化与书评媒体的合作意识55-56
- 6.2.2 将图书评论应用于出版各环节,提高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56-57
- 6.2.3 加强书评媒体的相互融合,建立出版机构自身的书评平台57-59
- 结语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4-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莉;网络书评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11期
2 李新祥;出版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提出[J];出版科学;2004年05期
3 李新祥;;论出版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及其研究视角[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邓秋菊;;近三十年(1981—2011)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物图书评论文献综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曹世生;;微博书评:正在崛起的书评新秀[J];现代出版;2012年03期
6 许德娅;;豆瓣网——从现有的广告形式到未来的盈利模式[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2期
7 卫淑霞;;书评是图书走向读者的重要中介[J];编辑之友;2010年02期
8 陈诗沁;尤建忠;;浅议亚马逊的书评机制与书评建设[J];出版参考;2012年Z1期
9 孙利军;杨帆;;大出版背景下出版评论的功能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3年10期
10 徐丽芳;唐翔;;图书推荐平台Bookish[J];出版参考;2013年1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欧慧敏;纽约时报《书评》副刊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余桃晶;我国网络书评现状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孟玉静;新时期中国图书评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焦灵芝;亚马逊电子书平台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武文斌;评论者质量和商品类型调节下的在线评论有用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出版传播的图书评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43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