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译文丛书》的出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12:23
本文关键词:《美学译文丛书》的出版研究
【摘要】:《美学译文丛书》的出版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大事,带动了当时的“美学热”与“文化热”。在当代出版史研究上,这套丛书具有重要的出版意义和研究价值。而,目前国内尚未有人从出版方面来研究《美学译文丛书》,本文旨在弥补这一缺憾。本文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从出版背景、出版概况、出版影响三个方面来还原《美学译文丛书》当年的出版情况:在国家政策扶持出版业、“美学热”“阅读热”兴起的氛围下,《美学译文丛书》应运而生。丛书主编李泽厚被称为80年代的精神领袖,其影响力不言自明,李泽厚采用主编个人负责制的出版模式,与5家出版社合作出版了50本美学翻译著作,这些著作涉及了许多西方前沿的美学思潮,让国人开拓了研究思路,催化了“美学热”与“文化热”,帮助了美学学科的建设,其中的思想与方法启蒙了一代人,而且其中有一批美学青年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人文社科领域的领军人物。然而,为了解决“书荒”,主编提出了“有胜于无”的编辑宗旨,致使这本书留下了一些缺憾,比如,选题专于西、拙于东,100本书的选题计划没有完成,部分译文质量不高,有的出版社出版流程混乱引发纠纷等。但是,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当时的丛书普遍存在着“好评与争议齐飞”的现象,而且,《美学译文丛书》的启蒙意义远大于其瑕疵,所以从整体来看,《美学译文丛书》的社会效果是得大于失。透过《美学译文丛书》的出版情况追溯,及考察其他大型丛书,比如《走向未来》丛书等的出版概况,我们可以发现,在80年代,这些丛书引领着当时的文化思潮,出版业占据着文化主导地位,而反观如今出版业的边缘状态,我们不免思索:出版业能否通过丛书重树文化主导地位呢?分析后发现,在如今社会中,出版业很难重树文化主导地位,但商务印书馆、江苏人民出版社等依然坚守文化品位,坚持出版具有启蒙意义的丛书等,得到了人们的好评与尊重。出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出版业要始终不忘启蒙大众的初心。
【关键词】:美学译文丛书 美学热 文化热 李泽厚 出版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3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15
-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11-12
- 1.1.1 研究目的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1.2.1 理论意义11
- 1.1.2.2 实践意义11-12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2
- 1.2.1 研究思路12
- 1.2.2 研究方法12
- 1.3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1 独立研究《美学译文丛书》的论文12-13
- 1.3.2 部分描述《美学译文丛书》的论文13
- 1.3.3 80年代出版环境的相关论文13
- 1.3.4 主编李泽厚美学思想的相关论文13-14
- 1.4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14-15
- 1.4.1 缺少对当事人的访谈14
- 1.4.2 理性思考不足14-15
- 第二章 《美学译文丛书》诞生的出版背景15-24
- 2.1 出版政策转轨,出版业逐步复苏15-20
- 2.1.1 出版者获得解放,一流知识分子投入出版工作15-16
- 2.1.2 国家重新确立了出版方针及出版任务16-19
- 2.1.3 拓宽发行渠道,书店不再是唯一的发行渠道19-20
- 2.2 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与“美学热”20-22
- 2.2.1 在思想解放运动中,人们重新探讨真善美的涵义20
- 2.2.2 80年代“美学热”中,美学刊物、美学著作纷纷出版20-22
- 2.3 人们渴求知识,,社会上掀起了阅读热潮22-23
- 2.4 在当时的出版背景下,社会需要美学翻译著作23-24
- 第三章 《美学译文丛书》的编辑出版情况24-36
- 3.1 出版缘起、出版模式及出版宗旨24-30
- 3.1.1 出版缘起:李泽厚在全国第一次美学会议上的提议24
- 3.1.2 出版模式:主编个人负责制24-29
- 3.1.2.1 采用主编个人负责制的历史背景24-26
- 3.1.2.2 主编李泽厚其人26-28
- 3.1.2.3 主编李泽厚的社会影响力28
- 3.1.2.4 主编李泽厚的编辑经历28-29
- 3.1.3 出版宗旨:有胜于无29-30
- 3.2《美学译文丛书》的编辑出版过程30-32
- 3.2.1 选题过程30
- 3.2.2 物色译者过程30-31
- 3.2.3 编辑、审稿、定稿过程31-32
- 3.2.4 印刷、发行过程32
- 3.3《美学译文丛书》的内容32-34
- 3.4《美学译文丛书》中止的原因分析34-36
- 3.4.1 社会背景原因:“美学热”的消退34
- 3.4.2 文化环境原因:思想启蒙运动衰退34
- 3.4.3 自身原因:出版流程的混乱34-36
- 第四章 《美学译文丛书》的社会影响36-45
- 4.1《美学译文丛书》的积极影响36-41
- 4.1.1 激发了出版界的丛书出版热潮,促进出版业的复苏36-37
- 4.1.2 开拓了美学研究者的视野,助力中国美学发展37-39
- 4.1.3 对知识分子有着巨大的启蒙意义39-40
- 4.1.4 影响的美学青年如今成为人文社科领域的骨干40-41
- 4.2《美学译文丛书》的缺憾41-43
- 4.2.1 选题有偏颇,100本书的选题计划未完成41-42
- 4.2.2 译文质量参差不齐42-43
- 4.3 客观评析《美学译文丛书》的社会影响43-45
- 4.3.1《美学译文丛书》争议与好评齐飞是正常现象43
- 4.3.2《美学译文丛书》对社会的利大于弊43-45
- 第五章 对于当前出版业文化地位的思考45-50
- 5.1 出版业的文化主导地位渐失45-47
- 5.1.1 出版社自身丢失文化主导地位45-46
- 5.1.2 从读者角度而言,停留在出版物上的注意力减少46-47
- 5.2 出版业很难通过丛书重树文化主导地位,但也要砥砺前行47-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件:《美学译文丛书》目录54-59
- 致谢59-6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0
本文编号:594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59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