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文化生态研究
本文关键词: 文艺副刊 社会新闻栏 访员制度 黑幕文化 《时事新报·学灯》 出处:《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由于受到营业化思潮的影响,副刊整体在思想趣味和文化品格上呈现出媚俗化的不良倾向。《时事新报》副刊《报馀丛载》就是在这种历史生态和演变逻辑的影响下首倡黑幕文化。黑幕文化的恶性发展在破坏社会文化生态的同时,也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弄潮儿、进步读者乃至北洋政府的普遍批判和制裁。《时事新报》为了挽回危局,在研究系张东荪等人的带领下,创办了我国现代第一个学术性文化副刊——《学灯》,裁撤了以黑幕文化为特色的《报馀丛载》。这不但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壮大,已经渗透到了报纸文艺副刊,而且也反映出研究系知识分子在新的文化潮流下应时而变的积极态度。
[Abstract]: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the Shanghai newspaper supplement was influenced by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business. The supplement as a whole shows an unhealthy tendency of vulgarization in terms of its ideological interest and cultural character. The supplement of the New Journal of current Affairs, the remaining contents of the newspaper, is the first to promote the black cul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is historical 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logic. At the same time, the malignant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cology is destroyed. They were also criticized and sanctioned by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progressive readers and even the Beiyang government. In order to save the crisis, Zhang Dongsun, a research department, led the newspaper. The first academic cultural supplement of modern China "Learning Lamp" was founded, and the "newspaper surplus load", characterized by black culture, was abolished. This not only shows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is growing day by day. It has permeated the newspaper literary supplement and also reflected the positive attitude of the intellectual of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in the new cultural trend.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
【分类号】:D231
【正文快照】: 中国的报纸之有副刊,人们一般认为最早是1897年11月24日随报附送的上海英商中文报纸《字林沪报》的附张《消闲报》[1]。从这个阶段起,一直到五四时期,报纸副刊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最初其作用主要是在正张缺乏稿件时来补充版面,所以在当时就被老百姓称为“报屁股”、“报尾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明代神魔小说编创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董皎怡;;中国神话不发达的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3 付震震;;论因果报应观念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影响[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胡正强;谢六逸的报刊编辑思想[J];编辑之友;2003年03期
5 黄秋燕;;性格决定命运——从《莺莺传》、《李娃传》的结局分析女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原因[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6 向世俊子;;《水石缘》定位探讨—驳《红楼梦》仿作说[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7 吴娟;;论《冤魂志》与儒释之关系[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8 华阳;;论谢六逸对新闻教育工作的贡献[J];成功(教育);2011年03期
9 王勇;;论魏晋“杂传”的小说化[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欧蕾;;写在重拍《红楼梦》之际——以36集电视剧《红楼梦》为参照[J];大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钧;;公共空间与生活诗学——30年代的市民社会与市民小说摭谈[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刚;唐前蓬莱神话流变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黎俊祥;近代史料笔记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李钧;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秀萍;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峰;多歧之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知识分子研究(1902-1932)[D];复旦大学;2008年
7 木村淳哉;中国明代四大小说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许道军;历史记忆:建构与模型——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类型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9 陈骁;清代《红楼梦》的图像世界[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10 申明秀;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流变及地域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香;《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云鹏;唐人小说的政治观照方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晶云;《女聊斋志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佳茹;《新编五代史平话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沈亚男;伍光建译《侠隐记》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龚瑞怡;《聊斋志异》与士人社会交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易珏;超越困境的可能性探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王珂;唐前志人小说所彰显的史家精神及叙史笔法[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瑞;翻译中的规范[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杨舟;1929年-1949年复旦大学新闻教育发展述评[D];复旦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千山;报纸副刊怎样更好地贴近读者[J];创造;2003年08期
2 丁钟文;办好公安类报纸副刊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申菏亮;;发挥报纸副刊促进军营文化建设的作用[J];军事记者;2008年03期
4 李星;张益诚;;浅析报纸副刊的新闻性趋向[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5 彭伟步;;论泰国华文报纸副刊的变迁与困境[J];东南亚纵横;2010年02期
6 詹克权;;报纸副刊文化探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李放眉;当代报纸副刊地位之崛起——兼及“报纸就是新闻纸”辨析[J];理论与当代;1996年04期
8 ;本刊主办单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成员、会员单位名单[J];纪实;2008年04期
9 范力;;报纸副刊的“新”与“文”[J];理论界;2012年06期
10 ;纪实[J];纪实;2008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根苗;;浅析新时期报纸副刊的四大优势[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徐敏;;现代书话产生要素分析[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2007年度山西报纸副刊年赛见分晓[N];山西日报;2008年
2 记者 熊玲 实习生 张洁;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年会在元谋召开[N];云南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2008年度山西报纸副刊年赛结果揭晓[N];长治日报;2009年
4 记者 罗翠兰;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年会召开[N];江西日报;2009年
5 记者 罗翠兰;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年会举行[N];江西日报;2010年
6 黄莺;浅谈职工类报纸副刊的变化与读者的定位[N];贵州政协报;2011年
7 记者 罗文霞;江西省报纸副刊研究会2011年会在九江召开[N];九江日报;2011年
8 刘玉琴;报纸副刊:价值引领与文化担当[N];人民日报;2013年
9 苏印荣;求新求变才能办好报纸副刊[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10 潘宁;用运营思维打造报纸副刊的“百草园”[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苑琛;传承文脉 开拓未来[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晓敢;江西省报纸副刊的现状与走向[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远怡;论中国报纸副刊内涵的演变及发展前瞻[D];四川大学;2004年
3 周倩;报纸副刊现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金星;当代报纸副刊变革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宋丽娟;报纸副刊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发展思路[D];武汉大学;2005年
6 孙晓晨;新时期报纸副刊的发展及其功能的拓展[D];广西大学;2003年
7 侯璐;报纸副刊的文化价值[D];暨南大学;2012年
8 顾忆青;翻译史视野中的报纸副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卢楠楠;新时期我国都市报副刊现状及其文化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姣;《山西晚报》副刊现状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51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45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