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政关系的耦合模式——基于D县“四套班子”运行过程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党政关系 切入点:耦合模式 出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地方党政关系不能走"以党代政"的老路,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党政分开",而"党政关系规范化"的提法也太过笼统,准确界定地方党政关系需要回归到对"四套班子"运行过程的实证研究中去。对浙江省D县的实证研究表明,党政"四套班子"在施政过程中,并不存在严格的职能界分,而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方面具有显著的耦合特征:"四套班子"间通过战略部署时间的特定安排实现党委的统领作用,在工作内容方面表现为党委、政府间的高度重合以及人大、政协对党政事务的重点关注相结合,在工作流程方面表现为"四套班子"在决策和监督环节的协作和在执行环节的分工。这种耦合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需要根据其特征进行调整和改善。
[Abstract]:Local party-government relations cannot follow the old road of "replacing government with the party", nor can they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he formulation of "normaliz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s also too general.To def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party and government accurately, we need to return to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unning process of "four sets of teams".An empirical study of D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shows that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four sets of teams" do not have strict functional boundaries in the process of administration, but work hours.In terms of work content and work flow, there are notabl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the "four sets of teams" achieve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party committee through the specific arrangement of the strategic arrangement time, and in the aspect of the work content,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overlap between the party committees, the governments and the people's congresses.In terms of work flow, the CPPCC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has combined its focus on party and government affairs a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four sets of leading groups" in decision-making and supervision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execution link.This coupling mode has som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needs to be adjusted and improved according to its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化研究”(编号:13&ZD040)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团队项目“社会建设视野中的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编号:T8)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项目
【分类号】:D630;D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尚立;;党政关系建设的制度安排[J];理论参考;2002年08期
2 黄红华;;大部制改革的一个新范例:杭州市综合考评体制的“大监督”模式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党政分开调研课题组;党政关系改革与干部队伍意向[J];管理世界;1989年01期
4 樊红敏;;政治行政化:县域治理的结构化逻辑——一把手日常行为的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01期
5 孙国华;王立峰;;依法治国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政策与法律关系为中心的考察[J];政治学研究;2002年04期
6 王贵秀;理顺党政关系 实现依法执政——对建设宪政、完善人大制度的政治哲学思考[J];人大研究;2005年04期
7 刘杰;;党政关系的历史变迁与国家治理逻辑的变革[J];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8 罗峰;;政党在国家构建中的人事嵌入:从革命到执政的纵向考察[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朱光磊,周振超;“党政关系规范化”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01期
10 陈红太;从党政关系的历史变迁看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阶段特征[J];浙江学刊;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旭红;南京国民政府县级政权的运作机制:1927—1937年[J];安徽史学;2005年02期
2 耿春亮;刘月岭;;近几年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研究综述[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卜振友;;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转变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张新光;;中国乡镇行政体制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前景[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郁彩虹;;我国党政关系演进历程及实践探索[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6期
6 张殠;;论地方党委“一正二副”模式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意义[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7 刘爱之;;新时期党政关系分析[J];沧桑;2008年05期
8 张新光;;20世纪中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长江论坛;2006年05期
9 耿春光;;略论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的历史演进[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侣传振;;国家政权建设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变迁[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金国;;政治文明的法律视域[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邹庆国;;政党政治视阈下的党政关系科学化问题探析[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3 邹庆国;;政党政治视阈下的党政关系科学化问题探析[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梁栋;当代中国政府执行力的责任治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杨坤洋;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王鹏;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变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余元启;戴季陶的考铨思想及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利明;国民党福建省各级党部研究(1937-1945)[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毛金明;地方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实现途径及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孙雅茹;现代化视角下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途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李二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秋丽;统一战线环境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与民众运动[D];河南大学;2011年
6 朱捷;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何志明;权力重构与利益抗争:国民党江浙党部的政治主张及其实践(1928-1931)[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怡;美国学者对中华民国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苟景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甘肃地方政治的重构[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吴殊;行政权干预司法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大部制改革的3个关键问题[J];理论参考;2008年05期
2 周志忍;;大部制:难以承受之重[J];理论参考;2008年05期
3 马宇;;“大部制”真能解决问题吗?[J];理论参考;2008年05期
4 宋世明;;发达国家政府大部门体制评析[J];国际资料信息;2008年03期
5 徐勇;;“接点政治”: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县域分析——一个分析框架及以若干个案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李永刚;;多重比大小:地方官员的隐蔽治理逻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2期
7 欧阳静;;压力型体制与乡镇的策略主义逻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3期
8 段龙飞;;论大部门体制建设中的本土化策略——来自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的经验[J];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06期
9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10 舒绍福;;国外大部制模式与中国政府机构横向改革[J];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湘波;新时期我国党政关系研究及其新趋向述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罗显华;理顺党政关系的重要性及策略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劲松,林莉;论在规范党政关系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朱光磊,周振超;“党政关系规范化”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01期
5 陶维兵;全球视域中的党政关系——兼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视角[J];攀登;2005年02期
6 李培燕;;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关键是处理好党政关系[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5年05期
7 朱联平;;党政关系问题研究述评[J];岭南学刊;2006年01期
8 杨W,
本文编号:1716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71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