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团博弈的制度框定——基于立法职业化视角
本文选题:立法参与 + 制度反腐 ; 参考:《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摘要】:当前,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正在深入开展。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就必须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如何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是亟须研究的问题。在本组专题研究中,崔会敏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深化民主政治建设与提高治理腐败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曹雪松对我国目前反腐败体制机制在机构职权、主体参与、制度供给、力量整合等方面存在的阶段性困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路径;姚志奋和王保民针对由于立法过程的行政主导性造成的立法参与的制度和途径的非均衡性问题,从制度建设层面构建了纠正的框架;陈东辉则对我国当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完善路径问题进行了研究。期望本组研究可以为制度反腐建设的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s anti-corruption construction is being carried out in depth. In order to prevent corruption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nti-corruption system.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punishing and preventing corrup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urgent task of strengthening anti-corruption constructi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overall planning, grasp the key breakthrough, gradually build a scientific content, strict procedures, complete,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anti-corruption system,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stem execution, enhance the system effectivenes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tudied. In this group of thematic studies, Cui Huimin studies the issues of deep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vernance of corruption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demonstration. The main body participation, institutional supply, power integ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stage were analyzed, and proposed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of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path; Yao Zhi-fen and Wang Baomin set up a framework to correct the system and approach of legislative participation caused by the administrative leading role i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Chen Donghui studies the deficiencies and the ways of perfecting the current system of anti-corruption and advocating clean government in China.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institutional anti-corruption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分类号】:D26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秦国民;徐芳;;论政治参与与政治秩序的张力平衡[J];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宏光;;行政机关立法角色的转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张娟;;完善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的法律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陈宏光;论选举权的享有、限制与剥夺及其法律救济[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曹晓谦;;论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配置存在的缺陷及完善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胡自浩;;依法执政若干问题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杨剑;听证的法理基础及演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周海波;;美国总统和国会的战争权之争——从《战争权力决议案》到《授权对伊拉克使用武力决议案》的历史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刘忠;;作为一个偶然地区性事件的正当程序革命[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9 姜朋;;从与机关法人的关系视角看事业单位改革[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10 相庆梅;;民事公益诉讼:司法治理范围与原告资格[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凛;;现代化、法治化与规范化——关于政党建设与政党治理的三点思考[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2 姜素红;;论我国地方环境立法之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冯希;;行政法律规范冲突中司法权的限度与运行——从能动司法哲学观出发[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辉;;略论检察院组织法修改的前置条件[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王鑫;;试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立法的依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陈世香;;论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宪政主义公共利益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邓集文;;健全我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监督机制的思考[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叶必丰;;具体行政行为框架下的政府信息公开[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刘红凛;;政党提名制:分类、比较与思考[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曹鸿轩;彭立峰;;我国税收授权立法初探[A];财税法论丛(第4卷)[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科;20世纪英美文官培训发展与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春阁;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谭笑;“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潘华志;权利冲突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玉娈;中国国民税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水生;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胡勇;冷战后美国对华人权政策的国内政治分析(1989-1996)[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志刚;理性立法程序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志超;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民法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宗方;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春兰;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郭晓杰;我国利益集团对立法的影响及其规制[D];江南大学;2010年
6 朱振华;论我国人大代表专职制的构建[D];安徽大学;2010年
7 陈美美;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李仁杰;国际投资争端仲裁中的“法庭之友”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9 杨红;刑事和解问题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晓丽;教师的教科书选用权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雷振文;;政治秩序的构成要素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本文编号:2019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01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