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解放日报》对刘志丹、谢子长的宣传

发布时间:2017-03-25 06:10

  本文关键词:《解放日报》对刘志丹、谢子长的宣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应运而生,《解放日报》合于人民口味、贴近人民生活、与人民亲密无间的人物事迹、能够表现人民情感和意志的文章与日俱增,特别是陕甘根据地领导人的生平事迹材料更是数不胜数,这都极大地满足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需求。其中关于刘志丹、谢子长的宣传正是延安时期《解放日报》贴近群众,满足群众需求的一大亮点,对他们的宣传侧重且篇数篇幅突出。1927年10月12日,由谢子长等在西北地区首次举起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义旗的清涧起义爆发。1928年5月初在共产党人领导下在大革命时期群众运动活跃的渭华地区再次爆发武装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段时期工农革命、武装斗争席卷西北,党组织不断完善,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继续壮大,武装起义此起彼伏。直至1932年,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战,红二十六军应运而生并在以照金为中心的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但是在“左”倾冒险主义干扰下,红军惨遭失败,而以刘志丹、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扭转危局,提出并建立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并恢复了红二十六军,保存了革命力量。1935年春,在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七军协同作战下,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在此后的艰苦斗争中,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同志由于在第二次反“围剿”中身先士卒导致负伤,最终病情恶化,不幸牺牲。1936年4月14日在抗日前线,刘志丹同志也英勇献身。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解放日报》关于刘志丹和谢子长的生平、功绩、革命精神和群众工作的宣传,从大众化、理论化、精神化多角度多方面对宣传内容进行系统论述。首先,通过对宣传内容的剖析,基于当时历史大背景下,还原《解放日报》宣传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具体内容;其次,通过《解放日报》对他们探索独创的革命道路的宣传和报道进行整理,厘清他们领导的陕甘革命斗争史的历史脉络;再次,通过对同志回忆、群众讲述的关于他们高尚品质、感人事迹的归纳,升华结晶他们的革命精神;最后,通过对历史范畴内《解放日报》宣传他们在现代语境下认识的梳理,与当代现实问题中所采取的解决方法进行对照,凝炼出现代价值及启示。通过科学的深入的研究得出《解放日报》对刘志丹、谢子长突出宣传报道的深度认识,归根结底:第一,关于他们两人宣传形成高潮的直接原因是在历史时期下对他们牺牲后陵墓重建,移灵、路祭、公祭、公葬等纪念活动的即时报道;第二,关于刘志丹宣传达到高峰的根本原因是在历史阶段下延安整风运动大背景下通过党报对否定“陕北肃反”必要性,重新讨论定性所召开西北局高干会议和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以期团结全党思想的充分肯定;第三,关于谢子长宣传产生高涨的本质原因是在历史进程下利用党报对保卫边区、号召群众、进行自卫宣传的积极响应;第四,是在历史视角下对他们独创的符合陕甘实际所摸索的革命道路的具体反映;第五,是在历史视阈下对他们革命精神提倡及弘扬的具体表现;第六,是在现今语境下对他们体现的革命传统精神为当代所用的具体体现;第七,是在历史角度下对他们开展群众工作、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和现代角位下中国共产党拉近党群关系的相互映照。
【关键词】:解放日报 刘志丹 谢子长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5
  • 一、《解放日报》对刘志丹的宣传15-28
  • (一)《解放日报》对刘志丹宣传的基本情况15-19
  • (二)《解放日报》对刘志丹宣传的具体内容19-28
  • (1)年少:激荡中成长进步19-21
  • (2)英雄:斗争中建树功勋21-24
  • (3)不凡:革命中垂范百世24-26
  • (4)敬仰:情意中深得民心26-28
  • 二、《解放日报》对谢子长的宣传28-37
  • (一)《解放日报》对谢子长宣传的基本情况28-29
  • (二)《解放日报》对谢子长宣传的具体内容29-37
  • (1)星火燎原中缔造热血青年30-31
  • (2)义旗遍地中创造丰功伟绩31-34
  • (3)革命洗礼中升华高尚品质34-36
  • (4)陕甘土地中孕育感动种子36-37
  • 三、历史视域与现代视野下对《解放日报》宣传刘志丹、谢子长的认识37-49
  • (一)历史视阈下刘志丹、谢子长独创的陕甘革命曲折的道路37-42
  • (二)历史效应下刘志丹、谢子长升华的陕甘伟大的革命精神42-45
  • (三)历史角度下陕甘群众工作和现代角位下党群关系的相互映照45-49
  • (1)历史角度下陕甘群众工作的探索实践45-47
  • (2)历史视角与现代角位相互映照对党群关系的有益借鉴47-49
  • 结语49-51
  • 注释51-53
  • 参考文献53-55
  • 后记55-5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国林;;毛泽东与延安《解放日报》[J];党史文汇;2006年05期

2 裴晓军;吴廷俊;;《解放日报》改版与毛泽东在党内领袖地位的确立[J];新闻知识;2008年02期

3 ;观察[J];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17期

4 ;《解放日报》3月14日 “智慧城市”就是网络大提速吗[J];上海人大月刊;2011年04期

5 陈勇军;;《解放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J];党史文苑;2012年10期

6 屠林明;;是募捐还是捐赠?[J];咬文嚼字;2013年04期

7 陈勇军;;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贡献[J];传承;2013年11期

8 群和;;从“广西省”所想到的[J];中国民族;1980年07期

9 ;我国最早的《解放日报》[J];党史博采;1998年03期

10 王纪刚;;人民性是《解放日报》改版的根本出发点[J];党史文苑;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力丹;邓力;;论延安《解放日报》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A];新闻学论集(第19辑)[C];2007年

2 ;贺新十一旅起义周年——《解放日报》短评[A];曹又参与安边起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安边起义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文祺;;科技新闻该不该“抢”[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明;;回忆在独一军的工作[A];老兵话当年(第一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延安《解放日报》[N];人民日报;2007年

2 丁剑芳邋孙洪生;北京邮政为代表特事特办[N];人民邮电;2007年

3 余晓芒;一个四十年代海归的延安情结[N];人民日报;2008年

4 吉景峰;农民经商合理合法[N];解放日报;2008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导 陈力丹;从党报的光荣传统看记者走基层[N];光明日报;2011年

6 王志会;半个世纪前的延安《解放日报》[N];中国档案报;2001年

7 庞兆麟;字斟句酌(二十一)[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8 ;内容多 时效新 服务强 趣味足[N];解放日报;2002年

9 驻陕西记者 庞博;延安《解放日报》旧址修复后对外开放[N];中国文物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雪昆邋见习记者 赵婷 王玉娟;将“有特色”进行到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福东;《解放日报》整风宣传与政治动员[D];安徽大学;2012年

2 汪海燕;从世博报道看上海“大都市”形象再塑造[D];复旦大学;2012年

3 温莞怡;公共危机事件中《解放日报》微博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侯媛媛;《解放日报》运用大众文艺形式对劳模的宣传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5 保怡君;《解放日报》与延安整风运动关系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6 张丁乐;《解放日报》对刘志丹、谢子长的宣传[D];延安大学;2016年

7 王玉蓉;延安《解放日报》广告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8 许冲;《解放日报》与毛泽东思想社会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潇潇;《解放日报》上海世博会会展报道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匡滢;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与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解放日报》对刘志丹、谢子长的宣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66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a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