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延安时期的中央党校教育是我国党校建设、教育、学习的一本重点教科书。延安时期,社会矛盾多样化,形式局面多变化,革命任务特殊化,党和革命队伍面临着各种考验。在极大压力下,我党得到了证明也得到了锻炼,在党的带领和指导下,中央党校从恢复成立到发展壮大,经历了一段前所未有的探索和总结,成为延安时期党中央思想指导的锐利武器。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育克服了校址不稳定,师资不充足,学员层次差异化等等困难,脚踏实地给广大党员进行了一次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洗礼,增强了广大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为广大党员投身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思想武器,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是中国共产党储备军事将领和国家建设干部的关键时期,是党蓬勃发展,走向政治成熟的关键时期。本文将对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育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育的效果和特点,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育的经验和启示等四个部分进行研究,将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的整风运动及在整个整风运动中发挥的作用作为重点。梳理延安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探求延安时期延安精神的形成。
【关键词】:延安时期 中央党校 教育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61.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0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及方法9
- 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9-10
- 第2章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育的发展历程10-14
- 2.1 中央党校教育的恢复10-11
- 2.1.1 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需要10-11
- 2.1.2 建立革命宣传教育阵地的需要11
- 2.2 中央党校教育的发展11-14
- 2.2.1 初具规模11-12
- 2.2.2 发展壮大12
- 2.2.3 加速发展12-14
- 第3章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14-21
- 3.1 中央党校教育的主要内容14-18
- 3.1.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4-15
- 3.1.2 党性党史教育15-16
- 3.1.3 军事教育16-17
- 3.1.4 中央党校与“整风运动”17-18
- 3.2 中央党校教育的主要形式18-21
- 3.2.1 专职教员授课19
- 3.2.2 党政领导授课19
- 3.2.3 实践教学19-21
- 第4章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育的效果和特点21-24
- 4.1 中央党校教育的效果21
- 4.1.1 提升学员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21
- 4.1.2 坚定理想信念和实现思想统一21
- 4.2 中央党校教育的特点21-24
- 4.2.1 培养军事人才21-22
- 4.2.2 重视综合教育22
- 4.2.3 坚持实事求是22-24
- 第5章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育的经验和启示24-28
- 5.1 保持与党的高度一致24-25
- 5.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25
- 5.3 坚持马克思主义25-26
- 5.4 保证党校姓党26
- 5.5 教育形成了宝贵的延安精神26-28
- 结语28-29
- 参考文献29-31
- 作者简介31-32
- 致谢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晓轩;延安时期的“五湖四海”现象与思想文化繁荣[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张立中;延安时期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方先铭;;对延安时期“精兵简政”的再认识[J];学习与实践;2001年09期
4 雷甲平;简论延安时期的历史地位[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5 杨美让;中共在延安时期理论创新的经验[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黄延敏;延安时期党扩大群众基础的经验及启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3年07期
7 潘祥超;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伟大实践[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刘建德;杜红荣;;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历史经验[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王合伦;汤晓菲;;延安时期的廉政建设及其启示[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苑秀芹;;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发展变迁[J];才智;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勇;;试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农民问题的解决及其启示[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2 孙欲声;;论延安时期民主精神的特点[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刘亚利;;中共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4 张秀丽;封学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争取中间势力的政策探析[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5 拓宏伟;;中国共产党与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6 王行水;;浅谈党在延安时期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A];弘扬延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C];2002年
7 孙欲声;;论延安时期的民主精神[A];弘扬延安精神振兴青海经济——青海省延安精神与当代中国发展和民族工作实践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选[C];1997年
8 祁之泰;;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哲学贡献[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李忠全;;试论延安时期党建历史的基本经验与启示[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王晓荣;王育英;;延安时期党的人民利益观[A];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庆伟;延安时期新闻传播业与红色旅游研讨会召开[N];陕西日报;2007年
2 贾志敏 张军;“延安时期民俗文化影视城”雏形乍现[N];延安日报;2011年
3 孙国林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延安时期文艺期刊风采再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延安大学校长 崔智林;延安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经验[N];光明日报;2013年
5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郭永平;延安时期党的廉洁政治永放光彩[N];陕西日报;2012年
6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主任 赵耀宏;延安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N];光明日报;2013年
7 黑龙江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弘扬延安时期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N];黑龙江日报;2013年
8 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峗;学习党在延安时期的为民思想 努力做好改革发展为民工作[N];中国测绘报;2013年
9 安阳师范学院党委研究室 杨露;延安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经验的当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4年
10 景慧;延安时期“双拥”的蓬勃发展[N];大众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社争;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卢少求;延安时期中共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璐佳;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杨俊;延安时期理论学习及其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5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希贤;延安时期党领导思想文化战线的历史经验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7 张国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8 陈欣欣;延安时期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德钦;延安时期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丽明;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巧巧;延安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及其现实启示[D];延安大学;2013年
3 陈旭;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5年
4 史常秀;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张杰;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回族干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李科一;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的当代价值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李丽;延安时期翻译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白静;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集体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9 谢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人才观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10 王骁;延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7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