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和邓小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和丰富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然而,脱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基于此,本文认为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启新常态下党的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异同发展为研究脉络,探讨了两代伟人的群众观点及对于当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现实启示。首先,主要采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逻辑起点进行梳理与分析,主要阐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文化来源,追溯其哲学基础和文化基础的同源性。重点是比较分析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异同发展。从“同”的研究中可知,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哲学基础一致的基础上对群众的认识、看法和立场也是一致的,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从“异”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差异产生的原因,即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解决的时代问题不同,依据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又各具特色,主要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最后,主要论述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比较研究的当代价值。本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阐述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产生的理论渊源。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思想,充分吸收中国古代优秀民本思想和近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精华部分以及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养分,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第二章论证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异同。本质上,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群众观具有同一性。因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具有一致的哲学基础和文化基础,都是在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另外,理论来源于实践,两代伟人都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群众观产生的实践背景也相同。换言之,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对于如何看待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处理政党与群众的关系、如何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贯彻群众路线的主张等等,毛泽东和邓小平有着根本一致的认识。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和时代的发展,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不同点,两者的群众观有所差异。第三章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当代价值。理论方面,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内涵,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创新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实践方面,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观的创新发展指引方向,对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党的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 邓小平 群众观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41;A849;D2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9
- 一、选题缘由10
- 二、相关概念界定10-12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16-17
- 五、研究方法17-19
- 第一章 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理论渊源19-26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19-22
-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群众观19-21
- 二、列宁的群众观21-22
- 第二节 中国古代优秀民本思想22-24
- 第三节 近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24-26
- 第二章 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异同比较26-42
- 第一节 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同一性26-35
-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和建设发展的主体力量26-28
- 二、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28-30
- 三、把实现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0-33
- 四、坚持在全党的一切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33-35
- 第二节 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差异性35-42
- 一、人民群众内涵认识的差异性35-36
- 二、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形式的差异性36-37
- 三、实现人民群众利益路径的差异性37-38
- 四、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差异性原因分析38-42
- 第三章 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当代价值42-48
- 第一节 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理论价值42-45
- 一、丰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内涵42-43
- 二、奠定中国共产党群众观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43-45
- 第二节 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实践价值45-48
- 一、创新激发群众主体力量的方法45-46
- 二、创新实现群众利益的途径46
- 三、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常态化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52-53
- 致谢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显中;魏桂彬;;群众路线:国家和人民免于支配的根本路径——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意义与要义探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杨威;马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赵效萍;;毛泽东群众路线实践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孙金华;;论毛泽东的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02期
5 武晟;;群众路线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6 汪青松;;毛泽东的群众观与群众路线工作法的当代意义[J];江淮论坛;2014年01期
7 韦宗发;;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邓小平群众思想及当代价值[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郭文亮;;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怎样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J];理论探讨;2014年01期
9 王黎锋;;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与实践探析[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年12期
10 齐卫平;;提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性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1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建华;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瑞;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秦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群众运动思想与实践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3年
3 华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贡献[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曹艳肖;论毛泽东的群众观[D];湘潭大学;2012年
5 宋英;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段元超;论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和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邓翔;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刘清林;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贺雅玲;毛泽东的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0年
10 杨水英;新时期邓小平关于群众路线方法的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7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