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十八大以来腐败县(市)委书记对党内政治生态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0 21:22
   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都对政治生态高度重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净化政治生态做过多次论述。就基层特别是县(市)一级而言,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营造对于县域政治生态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市)委书记主政一方,是党在地方的形象担当,若不能行端身正,必然影响当地党内政治生态甚至危及县域政治生态。如若这种情况大面积大范围不受控制的铺开,势必影响“四个全面”的落实、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威胁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因而县(市)书记这一“关键少数”的政治形象不容忽视。文章从政治生态理论、党内政治生态理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个人与社会关系理论分析入手,进行腐败县(市)委书记对党内政治生态的影响分析,寻找培养优秀县(市)委书记,构建廉洁党内政治生态,净化县域政治生态的对策与路径。依次遵循着理论溯源——实践探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分析回路,以此作为篇章结构的外在宏观分析逻辑。同时本文在遵循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民风、社会风气综合体现的理论基础上,以县(市)委书记这一关键群体为载体,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准则,以政治巡视为参考,进行腐败县(市)委书记对党内政治生态的影响分析,以此作为篇章内容的内在微观分析逻辑。文章第1章对党内政治生态及县(市)委书记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2章论述了本文相关理论基础,阐述了政治生态的内涵,党内政治生态的内涵、属性及构成要素,政治生态与党内政治生态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等,最重要的是结合马克思主义个人与社会关系理论论述了县(市)委书记与党内政治生态的关系。第3章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模型,分析发现腐败县(市)委书记涉案金额越大,对当地党内政治生态的破坏越大;未通过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利的破坏性越大;在落马地工作年限越长,破坏性越大。第4章结合案例,研究腐败县(市)委书记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具体表现、腐败县(市)委书记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手段以及腐败县(市)委书记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源。分析发现党内政治生态的破坏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党内政治生态主体软弱涣散,二是党内政治生活混乱,三是党内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破坏。腐败县(市)委书记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手段,主要是对决策权和人事任免权的滥用,树立个人权威,建立“潜规则”。而腐败县(市)委书记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源则从传统思想影响以及权力配置与监督来进行深层次分析。第5章结合发现的问题及问题的根源,在党内政治生态视域下,从建队伍、避腐败、减影响三个角度着眼,构建了培养高素质县(市)委书记队伍、约束县(市)委书记权力以及宣传法治思维,严明党纪,营造良好县(市)域政治生态的完整路径。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262.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腐败县(市)委书记对党内政治生态的影响研究现状
        1.2.1 党内政治生态研究现状
        1.2.2 县(市)委书记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县(市)委书记与党内政治生态的关联基础
    2.1 政治生态与党内政治生态
        2.1.1 政治生态的内涵
        2.1.2 党内政治生态的内涵
        2.1.3 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属性
        2.1.4 党内政治生态的构成要素
        2.1.5 政治生态与党内政治生态的关系
    2.2 县(市)委书记与党内政治生态的关系相关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理论
        2.2.2 县(市)委书记与党内政治生态关系理论
    2.3 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相关理论
        2.3.1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提出理论要求
        2.3.2 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提供理论依托
第3章 腐败县(市)委书记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相关数据整理与分析
    3.1 变量设计及描述统计
    3.2 腐败县(市)委书记对党内政治生态的影响分析
        3.2.1 变量筛选
        3.2.2 建立模型
        3.2.3 结果分析
第4章 腐败县(市)委书记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现况分析
    4.1 腐败县(市)委书记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表现形式
        4.1.1 党内政治生态主体软弱涣散: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问题突出
        4.1.2 党内政治生活混乱:不正常现象频出
        4.1.3 党内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破坏:党的领导与监督不力
    4.2 腐败县(市)委书记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手段
        4.2.1 滥用决策权破坏民主集中制——树立个人权威
        4.2.2 滥用人事任免权破坏选人用人机制——立选人“潜规则”
    4.3 腐败县(市)委书记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源
        4.3.1 制度因素:权力配置不合理及制约机制无力
        4.3.2 社会因素:传统腐朽思想在党内影响深重
第5章 培养优秀县(市)委书记,构建廉洁党内政治生态
    5.1 党内政治生态视域下的干部队伍建设
        5.1.1 县(市)委书记选拔任用,严格好干部标准
        5.1.2 县(市)委书记任职资格,注重三个经历
        5.1.3 县(市)委书记培养考核,重视四个方面
    5.2 党内政治生态视域下的制度约束
        5.2.1 不断完善县(市)委书记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5.2.2 科学配权、规范用权、强化监督
    5.3 党内政治生态视域下的环境改善
        5.3.1 宣传法治思维,打破熟人社会怪圈
        5.3.2 推进民主建设,破除“官本位”思想栅栏
        5.3.3 弘扬廉政文化,冲破“腐”文化枷锁
        5.3.4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将纪律挺在前面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附录A
附录B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铖;;深谋远虑 齐心聚力[J];先锋;2015年02期

2 王国忠;;内聚云南力量 外塑云南形象——浅议认真修复和着力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J];实践与跨越;2015年03期

3 胡虹;;新形势下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问题探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8年06期

4 黄金盛;;加强县域政治生态建设的思考与路径[J];国家治理;2018年48期

5 刘德军;;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J];理论与当代;2017年12期

6 胡飞;;营造党内政治生态要做好“清、正、净”三篇文章[J];红旗文稿;2018年01期

7 刘京希;;民主与法治:构建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两大制度基石[J];领导科学;2018年03期

8 黄科;;破解国家治理困局须完善政治技术[J];领导科学;2018年03期

9 杨逸铮;;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J];前线;2018年02期

10 董洪乐;;制度、组织、价值三维视角下党的优良政治生态构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谭向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社会生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李新;政治生态视域下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曹月柱;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纯洁性建设研究(1921-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陆永娟;我国地方政府职能优化工具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妍;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8年

2 梁娜妮;十八大以来腐败县(市)委书记对党内政治生态的影响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3 徐倩;习近平新时代政治生态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康鑫;习近平论政治生态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5 陈雪;习近平政治生态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6 郭丽;当前中国县域政治生态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7 亓雪;营造良好基层政治生态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8 戚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净化政治生态的探索及经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黄人屹;政治巡视全覆盖的保障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8年

10 苏芳;党建视阈下农村政治生态的生成与演变研究[D];山西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78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878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2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