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研究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23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党际交流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1 党际交流的内涵
2.2 党际交流与政党外交的区别与联系
2.3 党际交流与党际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第3章 抗日战争前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流
3.1 抗日战争前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党际交流
3.1.1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与共产国际的党际交流
3.1.2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党际交流
3.1.3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党际交流
3.2 抗日战争前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和其他党派的党际交流
3.2.1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党际交流
3.2.2 中国共产党与致公党的党际交流
3.2.3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党际交流
第4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流
4.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的背景
4.1.1 国际环境
4.1.2 国内环境
4.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情况
4.2.1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党际交流
4.2.2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党际交流
4.2.3 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党际交流
4.2.4 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执政党的党际交流
4.2.5 中国共产党与国际其他政党的党际交流
4.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的方式
4.3.1 国共二次合作
4.3.2 互致信函
4.3.3 互访互晤
4.3.4 利用媒体
第5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的评价及经验
5.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的作用
5.1.1 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5.1.2 为抗日战争赢得国际支援
5.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的新特点
5.2.1 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流更加独立自主
5.2.2 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流与时俱进
5.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的历史经验
5.3.1 党际交流协同各条战线的斗争吹响了抗战胜利的号角
5.3.2 党际交流要将争取国际援助与坚持独立自主相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志宏;;毛泽东“又联合又斗争”思想的历史生成及当下意义[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2 闽言;;从如今的幼儿园想到过去的“保”“育”院[J];内蒙古教育;2014年03期
3 陈友乔;;沉潜与激情的学术守望——评《灾难·屈辱·倒退和抗争——抗日战争时期湖北沦陷区历史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4 郭先庆;;抗日战争时期甘肃的外侨管理[J];河西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5 廖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党史文苑;2017年18期
6 伍亚娟;;抗日战争时期政治动员研究述评[J];学理论;2016年01期
7 杨松禄;;抗日战争时期的云南多党合作简论[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8 毕红梅;刘佳雯;;论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廉政建设及其当代启示[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9 李玲;;试析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党派的进步性特征[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10 朱美娜;;抗日战争时期党报和地方报的异同——以长治报刊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家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门、帮会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2 梁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刘树芳;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中共乡村党组织形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张丽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玉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潘荣阳;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盐业经济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尹艳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军事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杨福林;国民政府战时贸易统制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杨海挺;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在云南的地理与人口国情调查实验[D];云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芸;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毒化山西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8年
2 刘芃村;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建设问题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3 马斌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在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D];新疆大学;2018年
4 赵文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
5 尤鑫;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6 王飞;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三个选择”的教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傅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标语口号宣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李振豪;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地区难童救助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9 彭灵赟;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文化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娄丽娜;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4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88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