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运动式治理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8:12

  本文关键词: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运动式治理模式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肩负起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重要使命,开启了治理方式从专制到民主的转型,通过发动大规模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来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经济层面发动土改运动恢复经济;政治层面上开启整风整党运动,意在建设党的纯洁队伍从而实现民主建政;社会层面上发动扫毒禁娼运动,爱国公约运动和扫盲运动等进行运动式社会治理等,最终构建了新的国家体系。这些运动一般自上而下发动,从开始到结束遵循特定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交叉性,运动式治理可谓是毛泽东大民主思想的实践。本文正是基于对中国共产党运动式恢复经济,运动式整党建党,运动式社会治理和运动式思想改造的典型案例分析,分析探讨出运动式治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遵循的固定模式和其本身的特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以运动治理国家这种方式是在特定历史背景和现实催促下产生的,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整合了国家资源,增强共产党的合法性,构建了公民的认同感和提升了公民素质,但同时运动式治理也带来了政治伦理道德的损害,党政不分的局面和意识形态趋于教条化等负面效应,也为文革埋下伏笔。基于此,本文认为,在对“运动式治理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迫在眉睫,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研究建国初期的运动式治理可以对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防止走运动式治理国家的老路,最终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政治运动 治理 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3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23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8-10
  • (一)选题背景8
  • (二)研究意义8-10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10-14
  • (一)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二)国外研究现状12-13
  • (三)研究现状述评13-14
  • 三、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14-16
  • (一)研究方法14-15
  • (二)分析框架15-16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16-23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6-19
  • (二)相关理论基础19-23
  • 第一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运动式治理模式案例分析23-33
  • 一、运动式恢复经济 ——以土地改革运动为例23-26
  • 二、运动式整党建党 ——以1951年整党运动为例26-28
  • 三、运动式社会治理 ——以扫除文盲运动为例28-30
  • 四、运动式思想改造 ——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为例30-33
  • 第二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运动式治理模式及缘起33-44
  • 一、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运动式治理模式的分析33-39
  • (一)运动式治理的基本模式33-37
  • (二)运动式治理模式的特点37-39
  • 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运动式治理模式的缘起39-44
  • (一)路径依赖:来自根据地的经验39-40
  • (二)书本经验:对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理论的解读40-41
  • (三)现实依据:国家与政党现代化任务的艰巨41-42
  • (四)体制弊端:党政不分与高度集中的权威体制42-44
  • 第三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运动式治理模式的正负面效应44-55
  • 一、运动式治理模式的正面效应44-48
  • (一)增强共产党的合法性44-45
  • (二)集中资源解决问题,推行政策实行45-46
  • (三)构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46-47
  • (四)提升公民素质,,培养政治积极分子47-48
  • 二、运动式治理模式的负面效应48-55
  • (一)迟滞政治制度化的进程48-50
  • (二)损害政治伦理道德50
  • (三)“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局面盛行50-52
  • (四)意识形态趋于教条化52-53
  • (五)为文革动乱埋下伏笔53-55
  •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治理模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55-61
  • 一、推进政治的制度化建设55-56
  • 二、走向多中心协调治理模式56-58
  • 三、逐步构建完善的公民社会58-59
  • 四、走上依法治理的轨道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7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的发表67-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刍议运动式治国模式的得失[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9期

2 李云龙;;分析政策——运动式治国模式的得与失[J];经营管理者;2011年22期

3 邓贵川;邵侃;;中国政府的运动式行为模式——中国政策工具的选择逻辑[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4期

4 杨屹泰;变“运动式”整治为“正规化”管理[J];人民公安;2000年15期

5 李忠春;;“运动式推动”病症诊治[J];人民论坛;2006年13期

6 刘春彦;;运动式执法应休矣[J];检察风云;2007年02期

7 冯志峰;;中国运动式治理的定义及其特征[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8 冯志峰;;中国运动式治理的成因及改革[J];唯实;2007年10期

9 王长江;;摒弃“运动式思维”[J];刊授党校;2008年08期

10 唐贤兴;;运动式治理存在着弥补政府动员能力不足的可能性[J];学术界;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志军;;威权主义、政府治理与常态政治——“扫黄打非”作为当代中国运动式治理模式的典型[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冯志峰;;中国政治发展:从运动中的民主到民主中的运动——一项对建国以来110次运动式治理的研究报告[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3 李飞;米卜;;群众运动式营销——基于多案例的理论构建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立;杜绝“公开的暗访”首先要杜绝运动式施政[N];南方日报;2013年

2 杨志国;抓建基层谨防“运动式”[N];战士报;2013年

3 顾仲阳;集中居住 切忌“运动式”[N];人民日报;2013年

4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 王长江;摒弃“运动式思维”[N];北京日报;2008年

5 沫子;变“运动式”活动为科学的“习惯养成”[N];中国航天报;2009年

6 刘效仁;淮河治污:运动式治理的败笔[N];经理日报;2004年

7 北京市红螺寺中学 白蕾;校车安全管理要警惕“运动式执法”[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腾增友;“打假”谨防“运动式”执法[N];西部法制报;2012年

9 本报评论员;反浪费要破除运动式思维[N];法制日报;2013年

10 河南省监察厅 申国华;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能用“运动式”[N];人民法院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莉;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运动式治理模式探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郭亚敏;从运动式治理到法治化治理[D];郑州大学;2016年

3 应少燕;“运动式”执法解决的新路径:构建独立执法机构[D];延边大学;2010年

4 刘珂言;论“运动式执法”的改革[D];东北大学 ;2009年

5 王慧;运动式执法及其消解[D];南京大学;2011年

6 崔晓燕;运动式执法的价值与困境[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近;论运动式执法的成因及其出路[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8 魏佳;运动式治理模式的生成逻辑及其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志岩;法治视角下运动式治理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石青;论从运动式到常态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运动式治理模式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89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0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