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社会“再组织化”中党的领导

发布时间:2021-09-23 01: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但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社会秩序的自动变革。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纷纷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却很快失去了增长的内在动力,至今仍在“中等收入陷阱”中挣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在经济变革的同时重塑社会秩序,社会问题越积累越多,最终造成了社会失序的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了新时代,为我国确定了新的历史发展方位。在“新时代”中,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这就需要党领导一场社会秩序的变革和重塑,建立起一个以内需驱动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为巩固经济改革的成果保驾护航。本文将社会的“再组织化”作为突破这场社会改革的关键抓手。首先,作者从人类组织产生的一般性逻辑出发,对社会的“组织化”这一概念进行剖析,并梳理了我国从传统社会发展到现在所经历的“组织化”和“去组织化”过程,并得出结论认为:社会需要组织化,组织化是人类社会合作的基础。对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社会的组织化是和公民社会、现代民主政治同步发展而来的。但是,在后发国家,尤其是转型国家,社会的组织化却并不是自下而上发展的,也并不是由以...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选题的源起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执政党与社会的组织化
    第一节 社会需要组织
        一、合作、互惠与组织化
        二、从组织化的社会到国家产生
        三、转型社会中的组织化问题
    第二节 从治理的视角看政党领导的社会组织化
        一、社会主体的组织化与非组织化
        二、治理:组织化了的政治参与
        三、社会的组织化水平与政治秩序
    第三节 执政党有组织社会的功能
        一、政党最初是一种社会组织
        二、执政党的资源优势
        三、党在组织社会中的作用
第二章 传统中国的社会自治
    第一节 传统中国政治统治的分治格局
        一、上层政治统治:皇权和官僚体系
        二、基层社会自治:城镇的家族治理和乡村的长老治理
        三、乡绅:官、民的中介
    第二节 “士绅权威”的基础
        一、社会结构基础:熟人社会
        二、社会认同基础:礼治秩序
        三、治理绩效基础:承担乡村公共利益
    第三节 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与“士绅权威”基础的瓦解
        一、科举制的废除斩断了士绅的社会认同基础
        二、城镇的兴起改变了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基础
        三、劣绅、地主、豪强的兴起与乡村自治的衰落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一、传统中国社会组织化的特征:差序格局
        二、“差序格局”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第三章 中国社会从“组织化”走向“行政化”
    第一节 城镇社会的组织化
        一、商会组织:现代社会组织的雏形
        二、帮会:乡村家族血缘关系的模拟
        三、国家力量的渗透:国民政府“自上而下”组织社会的努力
    第二节 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社会的实践
        一、团结和改造城镇帮会组织
        二、瓦解农村宗族统治:妇女解放和土地改革
        三、农民革命中的社会组织化实践
        四、党领导的农民合作社
    第三节 党的“去组织化”选择:人人平等的“无差序”格局的形成
        一、革命胜利和党的历史方位的转变
        二、从“半差序”格局到“无差序”格局:党组织对社会的“行政嵌入”
        三、国家建构与社会建设的一体化设计
    第四节 社会生活的行政化
        一、社会组织与“行政嵌入”组织的区别
        二、人民公社制度
        三、单位制度
        四、户籍制度
        五、档案制度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一、“无差序”格局中的财富短缺问题
        二、“无差序”格局遭遇集体行动的困境
        三、“无差序”格局中行政权力的泛化
第四章 “去行政化”与“再组织化”
    第一节 官僚主义、反官僚主义与社会生活的政治化
        一、官僚主义的产生与党反官僚主义的初步尝试
        二、利用群众运动反对官僚主义
        三、体制的自我攻击和失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去行政化
        一、人民公社和单位体制的瓦解
        二、社会基本单元的变迁和个人主义的崛起
        三、经济改革的成功和社会改革的缺位
    第三节 社会需要“再组织化”
        一、“再组织化”:社会能力与国家能力的衔接
        二、社会“再组织化”的作用
        三、“再组织化”是国家-社会的双向过程
第五章 再组织化:党的基层战略选择
    第一节 党的社会治理观念的转变
        一、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观念转变
        二、党与社会关系的转变
        三、走向“治理”
    第二节 重塑社会认同
        一、党要领导重塑社会认同
        二、重塑核心价值观
        三、把宗教工作作为群众工作
        四、改善党风以带动民风
    第三节 加强党的基层治理
        一、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化
        二、通过社区基层党建树立社会权威
        三、群众工作做进家庭
        四、大力发展协商民主
    第四节 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发展
        一、党对“新社会组织”的认可
        二、防止社会组织向社会运动演化
        三、党领导社会组织的具体途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404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404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6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