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自信的心理基础与共青团开展青年制度自信教育
发布时间:2021-09-23 03:21
坚定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心理内涵分析,制度自信是一个包含着认知评价、情感驱动、信念支撑的复合结构。从心理形成分析,制度自信的形成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的全面认知,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效能的情感体验,来源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感召。基于制度自信形成的心理基础,共青团开展的制度自信教育,必须以青年制度自信形成的心理规律为基础,精准开展制度宣传教育,精心选择制度优势教育载体,清晰描绘制度发展前景,从认知、情感和信念等方面,全面提升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信心和信赖,不断增强青年制度自信教育的有效性和说服力。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0,3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制度自信的心理内涵
二、制度自信形成的心理机制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的全面认识是制度自信形成的认知基础
第一,价值理念的崇高性。
第二,理论基础的科学性。
第三,制度设计的合理性。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效能的感知是制度自信形成的情感来源
(三)中国梦的目标感召是制度自信形成的信念源泉
三、共青团开展青年制度自信教育的思考
(一)精准开展制度宣传教育,形成对制度模式的正确认知
(二)精心选择制度优势教育载体,提升对制度效能的情感认同
(三)清晰描绘制度发展前景,坚定对制度美好未来的信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道路自信的社会心理认同[J]. 岳奎.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2)
[2]关于制度自信的理论思考[J]. 张帆. 求实. 2015(09)
[3]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J]. 车丽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2)
本文编号:3404930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0,3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制度自信的心理内涵
二、制度自信形成的心理机制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的全面认识是制度自信形成的认知基础
第一,价值理念的崇高性。
第二,理论基础的科学性。
第三,制度设计的合理性。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效能的感知是制度自信形成的情感来源
(三)中国梦的目标感召是制度自信形成的信念源泉
三、共青团开展青年制度自信教育的思考
(一)精准开展制度宣传教育,形成对制度模式的正确认知
(二)精心选择制度优势教育载体,提升对制度效能的情感认同
(三)清晰描绘制度发展前景,坚定对制度美好未来的信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道路自信的社会心理认同[J]. 岳奎.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2)
[2]关于制度自信的理论思考[J]. 张帆. 求实. 2015(09)
[3]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J]. 车丽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2)
本文编号:3404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404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