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发布时间:2017-05-14 12:22
本文关键词:论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看极为广泛的传播,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广泛认可和自觉信仰,并转化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究其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得以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有着双向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即是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会实现大众化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要,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与方向,符合了时代要求,满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诉求,最终转化成为一股巨大的物质力量。也正是如此,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与此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地信仰、高度地认可、积极地践行毛泽东思想这一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才有解放战争中人民斗争的滚滚洪流,人民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梳理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既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重要前提,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渊源。 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取得最辉煌胜利的历史时期。一个非土生土长的思想理论要想避免水土不服,就必须要“本土化”、“民族化”。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想实现大众化,,中国化是它必然前提、基础。此时期,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为凝聚更加强大的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共开展了广泛而深入地整党运动、卓有成效的意识形态工作、轰轰烈烈的统战工作等,领导革命同志与普罗大众进行了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实践认同。这些工作既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顺利开展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绩效;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生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或缺的环节。 解放战争期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成功实践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方面内容:坚持与时俱进与理论创新,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活力;注重意识形态建构与维护人民利益的紧密联系,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武装党员头脑,标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方向;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容。
【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5
- 1 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背景15-20
- 1.1 战争与和平:命运前途的抉择15-16
- 1.2 盲目与困惑:中间幻想的破灭16-17
- 1.3 扶植与斗争:美苏争霸中的夹缝博弈17-19
- 1.4 民主与独裁:群众的选择19-20
- 2 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20-40
- 2.1 主要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20-24
- 2.1.1 重要前提: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20-22
- 2.1.2 重要内容:毛泽东思想22-23
- 2.1.3 重要推动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23-24
- 2.2 政治保障:整党运动24-30
- 2.2.1 艰辛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25-26
- 2.2.2 主要特征:整党运动的“伴生物”26-28
- 2.2.3 有效措施:创新方式方法28-30
- 2.3 思想引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争夺30-33
- 2.3.1 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与博弈30-31
- 2.3.2 重要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31-32
- 2.3.3 大众认同:斗争与博弈的结果32-33
- 2.4 重要保障:第二战线的凯歌行进33-40
- 2.4.1 历史机遇: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发展34-37
- 2.4.3 溢出效应:国统区的广泛普及37-40
- 3 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40-52
- 3.1 活力之源: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40-44
- 3.1.1 前提条件: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脉搏41-42
- 3.1.2 实现机制: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42-44
- 3.2 实践取向:意识形态与人民利益双重关照44-47
- 3.2.1 筑牢根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45-46
- 3.2.2 前进动力:利益认同的持续实现46-47
- 3.3 标定方向: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47-50
- 3.3.1 政治认同:提高党的威信与巩固群众基础47-48
- 3.3.2 典型示范:方向引领与力量凝聚48-50
- 3.4 重要保障: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建设50-52
- 3.4.1 利益契合:实现大众联合的纽带和基础50-51
- 3.4.2 统一战线:凝聚中国力量的法宝51-52
- 参考文献52-57
- 致谢57-58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占善钦;;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两条战线”问题的论断解析[J];党的文献;2012年04期
2 周利生;王钰鑫;;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J];党史文苑;2013年24期
3 王钰鑫;;群众运动与湘鄂赣苏区革命的实现——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陈锋;;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兼论群众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J];理论月刊;2009年05期
5 孙秀民;李正军;;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蒙丹;朱强;戴钢书;;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05期
7 王钰鑫;周利生;;纯洁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永恒主题[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王钰鑫;王耀鸿;;试论理论创新、理论特色、理论武装三者的辩证关系——兼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论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5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6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