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工会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及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18 03:07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志士仁人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了伟大的探索,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刘少奇作为党的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运理论和工会思想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同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相结合,同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在反对“关门主义”、“冒进主义”等错误路线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工人运动道路,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人运动理论,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他的工运理论和工会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并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而密不可分。刘少奇的工运理论和工会思想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刘少奇工会思想的孕育阶段(1920年以前)。早年接受传统教育,“经世济民”思想内化于心。为了寻求革命真理远赴苏联求学并把“工人运动、青年运动”作为人生志向,打下扎实的...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刘少奇工会思想形成发展的条件
2.1 刘少奇工会思想形成发展的客观条件
2.1.1 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
2.1.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领导条件
2.2 刘少奇工会思想形成发展的主观条件
2.2.1 学生时期积极参加爱国运动
2.2.2 远赴苏联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3章 刘少奇工会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3.1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孕育(1920 年以前)
3.1.1 青少年时期立下报国志向并投身爱国运动
3.1.2 在五四运动浪潮推动下找寻革命真理
3.2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生成(1920-1937)
3.2.1 远赴苏联学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3.2.2 在安源路矿领导工人运动的初步实践
3.2.3 刘少奇工会思想在第一次国民大革命时期快速成长
3.2.4 刘少奇的工会思想在总结苏区和白区工会工作中不断丰富
3.3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发展(1937-1945)
3.3.1 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工人运动应与统一战线结合起来
3.3.2 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新的工运理论和方针政策
3.4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完善与创新发展(1945-1969)
3.4.1 解放战争时期的刘少奇工会思想
3.4.2 新中国成立后的刘少奇工会思想
第4章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内容
4.1 新民主革命时期的刘少奇工会思想
4.1.1 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确凿不移的
4.1.2 发挥工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4.1.3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开展武装斗争
4.1.4 通过创办教育以为革命和工运培养骨干力量和后备干部
4.1.5 反对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以抵制“左”倾错误思想
4.2 建国后的刘少奇工会思想
4.2.1 发挥工会联系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
4.2.2 强调工会是人民政权中流砥柱的作用
4.2.3 工会要代表和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4.2.4 充分发挥工会的教育功能
第5章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1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理论意义
5.1.1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工会思想的中国化进程
5.1.2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5.2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实践意义
5.2.1 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会发展范本
5.2.2 领导工人阶级为夺得全国性胜利而奋斗
5.3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当代价值
5.3.1 加强党的领导是开展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
5.3.2“依法治会”是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必要条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16957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刘少奇工会思想形成发展的条件
2.1 刘少奇工会思想形成发展的客观条件
2.1.1 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
2.1.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领导条件
2.2 刘少奇工会思想形成发展的主观条件
2.2.1 学生时期积极参加爱国运动
2.2.2 远赴苏联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3章 刘少奇工会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3.1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孕育(1920 年以前)
3.1.1 青少年时期立下报国志向并投身爱国运动
3.1.2 在五四运动浪潮推动下找寻革命真理
3.2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生成(1920-1937)
3.2.1 远赴苏联学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3.2.2 在安源路矿领导工人运动的初步实践
3.2.3 刘少奇工会思想在第一次国民大革命时期快速成长
3.2.4 刘少奇的工会思想在总结苏区和白区工会工作中不断丰富
3.3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发展(1937-1945)
3.3.1 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工人运动应与统一战线结合起来
3.3.2 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新的工运理论和方针政策
3.4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完善与创新发展(1945-1969)
3.4.1 解放战争时期的刘少奇工会思想
3.4.2 新中国成立后的刘少奇工会思想
第4章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内容
4.1 新民主革命时期的刘少奇工会思想
4.1.1 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确凿不移的
4.1.2 发挥工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4.1.3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开展武装斗争
4.1.4 通过创办教育以为革命和工运培养骨干力量和后备干部
4.1.5 反对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以抵制“左”倾错误思想
4.2 建国后的刘少奇工会思想
4.2.1 发挥工会联系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
4.2.2 强调工会是人民政权中流砥柱的作用
4.2.3 工会要代表和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4.2.4 充分发挥工会的教育功能
第5章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1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理论意义
5.1.1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工会思想的中国化进程
5.1.2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5.2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实践意义
5.2.1 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会发展范本
5.2.2 领导工人阶级为夺得全国性胜利而奋斗
5.3 刘少奇工会思想的当代价值
5.3.1 加强党的领导是开展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
5.3.2“依法治会”是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必要条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16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401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