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习俗:一个少数民族村庄治理中的基层党组织与习惯法
本文关键词:政治与习俗:一个少数民族村庄治理中的基层党组织与习惯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云南红河,作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哈尼族的主要聚居地,其独特灿烂的民族文化无不彰显着她的神秘和多彩。哈尼族习惯法是哈尼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哈尼文化传承的代表性载体,从古至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有效维系着哈尼村寨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需要壮大,民族同样需要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多样性给整个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小挑战,这就要求政党和国家对整个民族社会进行科学、有效地治理。新中国成立后,基层党组织在少数民族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领乡村社会合理、规范的成长。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基层党组织与哈尼族习惯法的内涵、意义,厘清两者间的区别和关系,不仅仅是对理论科学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对民族地区的村庄治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对习惯法的内涵及外延进行学理上的阐释,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习惯法的作用,以及习惯法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其次结合Q村的具体情况,分时期探讨分析哈尼习惯法与基层党组织间的相互关系。三个时期分别是:第一,新中国成立之后至三大改造完成之前,即1949—1956年;第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即1956—1978年;第三,改革开放以来,即1978年之后。以这三个时期为分界点,分别讨论不同时期总体的政治背景,比较不同时期习惯法形式和内容的变迁,通过对个案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少数民族乡村基层党组织与习惯法的关系特点,找出二者的关联性。党的十八大之后,在全国火热的社会治理浪潮中,少数民族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发生着变化。通过对历史经验、现实乡村社会治理的特点和需求分析,发现新时期习惯法与基层党组织新的关系特点,有效推动习惯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找到在社会治理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如何运用习惯法更好地进行乡村社会治理的对策,实现基层党组织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良性共生发展。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少数民族习惯法 乡村社会治理 哈尼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67.2;D920.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一、绪论10-21
- (一) 研究意义与问题提出10-12
- 1. 研究意义10-11
- 2. 问题的提出11-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 习惯法与村民自治的关系13-14
- 2. 习惯法与乡村基层政府行为的关系14-15
- 3. 习惯法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15-17
- (三) 研究日标、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7-19
- 1. 研究目标17
- 2. 研究方法17-18
- 3. 创新之处18-19
- (四) Q村概况19-21
- 1. 地理环境及概况19
- 2. 历史及现状19-21
- 二、习惯法与乡村社会治理21-29
- (一) 习惯法的文化内涵和外延21-22
- 1. 习惯法的内涵21
- 2. 习惯法的外延21-22
- (二) 哈尼族习惯法的文化内涵及其特征22-26
- 1. 宗教习俗与哈呢族习惯法的关系22-24
- 2. 禁忌约要与哈尼族习惯法的关系24-25
- 3. 伦理道德与哈尼族习惯法的关系25
- 4. 村规民约与哈尼族习惯的关系25-26
- (三) 习惯法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26-29
- 1. 调解纠纷,保障乡村社会稳定26
- 2. 民主监督,维护村民集体利益26-27
- 3. 协同参与,促进村民自治建设27
- 4. 道德约束,形成良好乡风民风27
- 5. 习惯法在少数民族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27-29
-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Q村村庄治理中的基层党组织与习惯法29-48
- (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三改造完成之前(1949年——1956年)29-32
- 1. Q村习惯法的形式和内容29-30
- 2. 该时期Q村基层党组织与习惯法的关系及特征30-32
- (二)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56年——1978年)32-35
- 1. Q村习惯法的形式和内容32-33
- 2. 该时期Q村基层党组织与习惯法的关系及特征33-35
- (三)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35-48
-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至十七大召开之前(1978年——2007年)35-41
- 2. 十七大召开之后至十八大召开之前(2007年——2012年)41-45
- 3. 十八大召开以来(2012年至今)45-48
- 四、新时期少数民族村庄治理中的基层党组织与习惯法48-52
- (一) 新时期少数民族乡村社会治理的现状和特点48
- (二) 完善少数民族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途径48-50
- 1. 加强少数民族乡村社会基层民主制度建设48-49
- 2. 加强少数民族乡村社会发展经济能力建设49
- 3. 加强少数民族乡村社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建设49-50
- (三) 建立少数民族乡村社会治理中基层党组织与习惯法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50-52
- 1. 规范效能发挥,引导习惯法的合法化50
- 2. 完善内容形式,推进习惯法的现代化50-51
- 3. 促进党组织与习惯法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51-52
- 五、结论与展望52-54
- 附录54-58
- 参考文献58-70
- 致谢70-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乡规民约体现的村庄治权[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1期
2 牛克林;;少数民族习惯法略论[J];法制与社会;2009年02期
3 徐炜;;云南晋宁入赘婚姻习惯法浅析——多民族杂居地区的习惯法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年10期
4 蒋超;;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化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5 韩宏伟;;历史与超越: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刑事司法实践间的整合[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韦嘉燕;乐永兴;;从民族习惯法的演变看民族融合——以广西南丹里湖瑶族自治乡白裤瑶婚姻习惯法的演变为视角[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戴小明;谭万霞;;论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及整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邹渊;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4期
9 李延贵;酒素;;苗族“习惯法”概论[J];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05期
10 周世中;龚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民族习惯法研究状况及未来走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文婷;村庄权力结构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政治与习俗:一个少数民族村庄治理中的基层党组织与习惯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3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41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