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问题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5:01
本文关键词:“四风”问题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摘要】: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加速转型、现代化建设水平日益提升的大背景下,不良风气也随之兴起、扩散和演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为党内脱离群众的四种不良作风,不仅是腐败现象产生的温床,也给广大群众带来了负面影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之中。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而这四种不良作风正是割裂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集中表现。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市场经济运行中所体现出的主观主义、功利思想、物质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不仅蔓延至政治领域,也对经济和文化造成了冲击。因此,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也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持;不仅是我国长期发展与稳定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与我国社会进步和良性发展直接相关的时代议题。在厘清“四风”是什么、描述“四风”现象的基础上,把重心放在揭示“四风”问题的生成原因及对其背后权力和权利关系的认知之上。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时空环境下四种作风间差异和联系的分析,提出治理“四风”问题的针对性方案。首先通过背景分析,阐明解决不正之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说明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后分别论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涵义及特征。分析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四风”问题产生的历史溯源,并从不同角度阐述其现实表现。再次,探究“四风”的生成根源和社会基础,以权力和权利关系为线索,从社会宏观环境、制度体制建设、价值观念转变等方面阐述支撑“四风”产生和发展的因素。第四,分析不良四风对社会风气、组织建设、个体成长的危害性。最后,从新时期的现实条件出发,结合经验,吸取历史教训,探寻矫治“四风”问题的长效性机制和对策。研究发现,无论是“四风”问题本身,还是其关联的权力和权利范畴,都处于不断发展的对立统一之中,四种作风之间、权力与权利之间都具有互补性和矛盾性。一方面,互补的价值在于发现其间的差异与联系,另一方面,权力与权利相互间的矛盾帮助探究不良作风问题所在,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关键词】: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享乐主义 奢靡之风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6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6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0-11
- 1.1.1 理论意义10
- 1.1.2 实践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1-14
-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11-13
- 1.2.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13-14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4-15
- 1.3.1 研究思路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研究重点与创新点15-16
- 第2章“四风”问题的历史演变16-25
- 2.1“四风”问题的内涵16-18
- 2.2“四风”问题的历史呈现18-19
- 2.3“四风”问题的现实表现19-23
- 2.3.1 形式主义的三种表现20-21
- 2.3.2 官僚主义的三种表现21-22
- 2.3.3 享乐主义的三种表现22
- 2.3.4 奢靡之风的两种表现22-23
- 2.4“四风”问题的实质23-25
- 第3章“四风”问题的成因25-35
- 3.1 形式主义的成因25-27
- 3.1.1 制度环境的影响25
- 3.1.2 思想认识的影响25-26
- 3.1.3 个体心理的影响26-27
- 3.2 官僚主义的成因27-28
- 3.2.1 制度环境根源27
- 3.2.2 经济根源27-28
- 3.2.3 个体心理根源28
- 3.3 享乐主义的成因28-30
- 3.3.1 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29
- 3.3.2 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29-30
- 3.3.3 文化传播的影响30
- 3.4 奢靡之风的成因30-32
- 3.4.1 制度环境的影响30
- 3.4.2 经济因素30-31
- 3.4.3 思想观念的误区31-32
- 3.5“四风”问题成因归纳32-35
- 3.5.1 社会转型期的权力运行容易偏离权利的轨道32-33
- 3.5.2 制度不健全容易导致常态边界被突破33-34
- 3.5.3 价值观错位容易助长“四风”盛行34-35
- 第4章“四风”问题的不良影响35-39
- 4.1 社会宏观环境层面35-36
- 4.1.1 阻碍物质文明进步,消解精神文明成果35
- 4.1.2 助长党内不正风气,,影响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35-36
- 4.2 制度建设层面36-37
- 4.2.1 削弱廉政建设的制度保障36-37
- 4.2.2 影响廉政建设的群众基础37
- 4.3 个体影响层面37-39
- 4.3.1 导致道德责任感的缺失37
- 4.3.2 造成正确价值观的扭曲37-39
- 第5章“四风”问题治理的思路及对策39-47
- 5.1 外部环境建设40-42
- 5.1.1 进一步完善法律环境41
- 5.1.2 营造清正廉明的文化环境41-42
- 5.2 制度建设42-44
- 5.2.1 建立健全约束与激励制度43
- 5.2.2 健全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43-44
- 5.2.3 构建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44
- 5.3 理想信念教育44-47
- 5.3.1 培养自我超越的人生追求45
- 5.3.2 强化心理防线45-47
- 结语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良钰;;浅议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政权的危害性[J];社科纵横;2014年07期
2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诗宇;“四风”问题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8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79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