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西方经济地理学:制度、文化、关系与尺度转向
本文选题:西方经济地理学 + 制度转向 ; 参考:《人文地理》2004年04期
【摘要】:198 0年代以来 ,在社会科学日益走向多元化和“后现代主义”的背景下 ,西方经济地理学开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动时期 ,无论是研究的主要论题 ,还是研究的内容、理论和方法以及表述的方式与风格 ,均经历并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与上一世纪 5 0— 6 0年代的“计量和理论革命”和 70— 8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转向”相比 ,这次变革不仅发生在方法论和认识论层面 ,而且许多也发生在本体论层面 ,它使西方经济地理学的视角走向了高度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本文在分析这次变革的起点 :马克思主义转向及其批判的基础上 ,从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关系转向、尺度转向 4个相互交织的方面 ,系统勾勒了西方经济地理学理论视角变动的主线 ,讨论了这些视角变动的方向、成因、意义和局限性。
[Abstract]:Since the 1980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scienc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and "postmodernism", the western economic geography has begun an unprecedented period of rapid changes, regardless of the main research topics. The content, 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study, as well as the way and style of expression, have undergone and are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Compared with the "metr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revolution" in the 1950s and the "Marxist turn" in the 1970s and 1980s, this reform has not only taken place at the level of methodology and epistemology. Many of them also occur at the ontological level, which makes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economic geography highly diversified and complicate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reform: the turning of Marxism and its criticism,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intertwined aspects: institutional turn, cultural turn, relation turn, and yardstick tur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outlines the main line of the changes in the perspectives of western economic geography, and discusses the direction, causes,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s of the change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0 0 710 2 9) 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0 112 0 0 170 0 )成果
【分类号】:K9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旭阳;许远理;;心理学中的物性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孙中锋;郝楠;;欠发达地区企业布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的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王邦虎;;关于人类学学科定位的相关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赵家亮;;“新区域主义”的层次特征及对“长三角”城市合作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5 柴彦威,龚华;城市社会的时间地理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孙瑞红,叶欣梁,吴国清;美国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5年17期
7 卞显红;;基于旅游产业集群视角的城市旅游增长极形成机制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1期
8 景贵飞;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意义浅析[J];地理信息世界;2003年02期
9 景贵飞;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04年04期
10 景贵飞;;地理信息产业扩张阶段及应用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高超;;基于区域视角的河北省文化产业定位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景贵飞;;产业扩张阶段的地理信息应用分析[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京祥;何建颐;殷洁;;全球城市密集地区发展与规划的新趋势[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宋立新;;生态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官卫华;刘正平;叶菁华;;基于区域协调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的新探索——以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卜风贤;;历史农业灾害风险评价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钱伊玲;;新区域主义与风景区域规划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园林规划)[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辉;唐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蕾蕾;福建省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分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臻辉;历史文化地理视野下的清水祖师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业亮;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沈阳大学;2010年
5 胡嘉;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生成、演进及其优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邹亮春;历史唯物主义的“地理学转向”[D];吉林大学;2011年
7 肖超;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出版研究(1958-2009)[D];南京大学;2011年
8 苏瑷玲;大连轨道交通与城市居住空间变化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晴;“潇湘八景”山水文化景观考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张灵超;历史乡村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盖文启,王缉慈;全球化浪潮中的区域发展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苗长虹,崔立华;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J];人文地理;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润潮;西方经济地理学之演变及海峡两岸地理学者应有的认识[J];地理研究;2004年05期
2 中村泰三;郭玉珍;;七十年代的苏联经济地理学——从生产配置科堂到社会·经济地理学[J];地理科学进展;1983年01期
3 阿里尔德·H·金森;梁根顺;;挪威地理学的状况[J];人文地理;1987年01期
4 Б.Б.罗多曼 ,刘伸;地理学的教训[J];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01期
5 关宸;博士生导师 经济地理学家陈才教授[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6 李根良,刘双;吴传钧院士对经济地理学的贡献[J];经济地理;1999年02期
7 张乐育;;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几点讨论[J];经济地理;1983年04期
8 李小建;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及研究特点[J];人文地理;1998年04期
9 ;沈括的《梦溪笔谈》和我国古代地理学[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5年01期
10 ;致读者、作者[J];经济地理;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建法;黄叶芳;;21世纪西方经济地理学的动向与问题[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沈建法;黄叶芳;;21世纪西方经济地理学的动向与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卫东;;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及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顾朝林;王恩儒;石爱华;;“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马丽;;交叉与集成—注重经济地理学的交叉思维[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甘国辉;;信息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邓宏兵;;投资环境学——经济地理学新的学科增长点[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8 陈才;李广全;;论经济地理学的地理方向[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陆大道;;序言[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10 龙拥军;;成人高筹院校经济地理学教学方法探讨[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艾少伟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关系、嵌入与通道的内在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代迅;文化转向与中心消解[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葛守义;五寨县由“送”文化转向“种”文化[N];忻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朱章安 通讯员 王永华 徐德荣;衡阳由“送”文化转向“种”文化[N];湖南日报;2006年
5 李卫卫;陆大道:警惕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失控[N];中华建筑报;2006年
6 梁捷;经济学的手搭上了地理学大门[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刘艳梅;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最新进展——新经济地理理论[N];学习时报;2007年
8 唐学鹏;重建北川的“地理学考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夏业良;新贸易理论与经济地理学的交融[N];文汇报;2008年
10 许怡平;中科院院士陆大道在宜举行报告会[N];安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乔文娟;科学哲学视野中的中医形象[D];南开大学;2009年
4 孙盛涛;政治与美学的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鹏;晚明士人生活中的书法世界[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郑葳;教育心理学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田家欣;企业网络、企业能力与集群企业升级: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艾少伟;中国开发区技术学习通道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倪;论戏剧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曹鑫;从文化转向角度论习语翻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徐玮;跨文化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4 潘羽辉;转向哪儿?[D];河南大学;2006年
5 尹训红;心理学文化转向的理论意蕴[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陈习芝;翻译中归化、异化之时代内涵的实证分析[D];安徽大学;2004年
7 王晓慧;英汉互译中的文化缺损及补偿[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明明;论“两个转向”对翻译与文化研究的价值和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林玉华;从目的论看旅游资料汉译英[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焦文超;意识形态与翻译[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92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179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