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研究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D412.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价值及意义
(一) 理论价值及意义
(二)现实价值及意义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概述
第一节 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
一、农民工的定义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点
第二节 精神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一、精神文化生活的定义
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内涵
三、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衡量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状况及制约因素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
一、主体意识相对增强
二、精神文化需求明显增多
三、精神文化活动一定程度增加
四、生活满意度相对提高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困境
一、精神文化生活条件贫乏
二、精神文化生活机会较少
三、精神文化生活交往的局限
四、精神文化生活认识不足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制约因素
一、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二、闲暇时间的制约
三、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制约
四、农民工自身能力的制约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期待
第一节 个人需要的期待
一、期待正当合理的物质生活需要被满足
二、期待个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被满足
三、期待自我价值的不断实现
第二节 共享发展的期待
一、共享物质发展成果的期待
二、共享精神文化发展成果的期待
三、共享发展机会的期待
第三节 社会支持的期待
一、期待面向农民工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丰富
二、期待精神文化设施的改善
三、期待精神文化权益的保障
第四章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思考
第一节 发挥社会推动作用
一、改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二、加强公共文化生活建设
三、完善精神文化生活权益保障
第二节 依靠企业积极支持
一、重视农民工职业培训
二、规范企业用工制度
三、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第三节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
一、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意识
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素质
三、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福莉;;如何看待当前出现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J];求知;2006年11期
2 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4期
3 吴红宇;谢国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基于东莞塘厦镇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06年02期
4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年09期
5 李莎;;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梁宇;;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及其成因[J];市场论坛;2007年04期
7 蔡亚林;赵博通;;80后民工新生代[J];经济;2007年08期
8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探索;2007年03期
9 李建荣;;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J];兵团工运;2007年08期
10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心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唐茂林;为承认而斗争: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心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3 陈云川;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嵌入、职业嵌入与工作绩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4 朱广琴;社会保障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马红玉;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绩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7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9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10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原艳娜;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心理及教育引导[D];中南大学;2009年
2 黄小亮;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李小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张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婧;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和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德宝;新生代农民工角色困境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瑞;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曾丽;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徐方坤;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840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840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