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乡村治理视角下的村落变迁 ——以“国际慢城”大山村为个案

发布时间:2021-03-28 23:02
  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文明和反思现代性阶段,普遍兴起对城市化与全球化的替代发展模式的创造与实践。“慢城”概念起源于西方的“慢食运动”,进而拓展到生活中的各种领域,直到意大利于20世纪末成立世界慢城组织,开始在全球推广“慢城运动”。国内外己有的慢城实例和学术研究表明,“慢城”在世界各地受到推崇的原因主要是这一模式在守望地方精神与地方特色、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层面提供了借鉴意义。与此同时,中国乡村社区变迁也面临着多样化的路径选择,宏观制度变迁下微观村落社区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呈现多元趋势。乡村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善治”,即多元行动者参与基础之上的共享理念的生成与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在于建立“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行动主体协同机制。本文以高淳“国际慢城”区域内的大山自然村为个案,以农民家庭个体、农村能人群体、农村治理组织、地方政府干预四个方面分析该村近五年来的社会变迁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慢城”本土实践的动力机制、变迁成果、现状问题并对其未来作出展望。研究认为,从乡村治理的过程来看,“慢城”模式下的大山村的变迁是一种就地城镇化的规划性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多...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乡村治理视角下的村落变迁 ——以“国际慢城”大山村为个案


图1-1论文整体框架图??9??

地图,百度,大山,片区


图1-2大山-小山片区(百度地图)

祠堂,广场,大山,村庄


图1-4进村道路改造前(村委供图)图1-5进村道路改造后(村委供图)??图1-6祠堂广场改造前(村委供图)图1-7祠堂广场改造后(村委供图)??图1-8妇女在水塘洗菜(作者拍摄)?图1-9妇女在茶山采茶(作者拍摄)??大山自然村坐落在“国际慢城”区域大山、小山两座山丘之间,全村203??户、523人,是蓝溪村最早打造也是最重点扶持的农家乐村。大山村背靠绵延青??山,面临清澈河水,被誉为一颗镶嵌在“生态之旅”中的“明珠”。村庄为单姓??氏宗族村落,有“两山一庙一戏台、六塘两库一古井、古村古树古建筑”,村庄??600余年的家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大山村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的??标准和“打造长江之滨最美乡村”的目标,结合慢城休闲旅游产业的市场机遇,??对整个村庄民居进行了徽派建筑风格改造,并新建停车场3处,体育场、市民广??场各1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何在中国难寻?——一个框架性解释与经验事实[J]. 邓衡山,徐志刚,应瑞瑶,廖小静.  中国农村观察. 2016(04)
[2]集体所有制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新设想[J]. 罗玉辉,林龙飞,侯亚景.  中国农村观察. 2016(04)
[3]农民家庭代际关系脱嵌化诱因与效应分析[J]. 王海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4]村民自治的转型动力与治理机制——以成都“村民议事会”为例[J]. 杜鹏.  中州学刊. 2016(02)
[5]社会互构论视角下“半工半耕”的微观机制[J]. 王海娟.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6(01)
[6]嵌入与再造:利益性家庭的生成机制——基于浙江J村家庭作坊的社会学考察[J]. 杜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7]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网络化治理——基于鄂东H合作社的案例研究[J]. 管珊,万江红,钟涨宝.  中国农村观察. 2015(05)
[8]治理转型遵循线性逻辑吗?——台湾地区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考察[J]. 吴晓林.  南京社会科学. 2015(09)
[9]乡村社会空间福利的再造——基于鄂中H村老年人协会的考察[J]. 杜姣.  社会工作. 2015(03)
[10]树立“绿色化”新理念 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J]. 刘奇.  中国发展观察. 2015(05)

博士论文
[1]规划性变迁:机制与限度[D]. 许远旺.华中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超越线性转型的乡村复兴[D]. 赵晨.南京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06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106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b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