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碧山村乡村治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1-08-07 16:37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治理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绘制出乡村治理的蓝图,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安徽省碧山村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内在需求,并借鉴传统时期乡村治理的有益经验实现了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通过实地考察,以碧山村为个案研究,分析该村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以及所形成的治理模式,为当代乡村治理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路径,以推动全国乡村社会的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现代农村科技. 2020,(05)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村庄实际情况
2 传统时期乡村治理经验
3 当代乡村治理模式
3.1 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农村。
3.2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3发展先进文化,凝聚村民精神力量。
3.4 坚持法治为本,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5 留住传统之根,保护文化之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民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J]. 贺雪峰. 开放时代. 2007(01)
[2]中国乡村治理:结构与类型[J]. 贺雪峰,董磊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03)
[3]村民自治的空间拓展及其问题[J]. 景跃进. 教学与研究. 2001(05)
本文编号:3328150
【文章来源】:现代农村科技. 2020,(05)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村庄实际情况
2 传统时期乡村治理经验
3 当代乡村治理模式
3.1 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农村。
3.2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3发展先进文化,凝聚村民精神力量。
3.4 坚持法治为本,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5 留住传统之根,保护文化之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民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J]. 贺雪峰. 开放时代. 2007(01)
[2]中国乡村治理:结构与类型[J]. 贺雪峰,董磊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03)
[3]村民自治的空间拓展及其问题[J]. 景跃进. 教学与研究. 2001(05)
本文编号:3328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28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