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农村空心化及其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1 07:45
农村空心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农村由于资源配置、城乡二元制度以及乡土文化缺失等原因出现了人口、房屋、土地、产业发展、公共资源等多方面的空心化现象,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健全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加强城乡制度改革以及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是治理四川农村空心化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文章来源】: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0,(0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农村空心化的表现
(一)农村人口的空心化
(二)农村房屋、土地的空置化
1.房屋空置化
2.土地空置化
(三)农村产业发展的迟滞化
(四)农村公共资源的闲置化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农村空心化的成因
(一)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
1. 土地资源有限,人地矛盾突出,农民不得已外出务工
2. 城乡社会资源差别较大,进入城市工作生活成为新生代农民的首选
(二)城乡二元制度的影响
1.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
2.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影响
(三)乡土文化缺失的集中体现
1. 乡土文化缺乏保护
2. 乡土文化缺乏传承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农村空心化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空心化加剧了人力资源流失,导致乡村振兴主体缺失
1. 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足
2. 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堪忧
(二)农村空心化削弱了乡村经济基础,导致乡村振兴面临资金压力
(三)农村空心化增加了社会管理难度,导致乡村振兴阻力重重
1. 养老需求缺乏保障
2. 留守儿童问题繁多
(四)农村空心化动摇了基层组织权威,导致乡村振兴缺乏组织保障
1. 基层组织发展后继无人
2. 基层组织队伍老龄化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农村空心化的治理路径
(一)推进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 积极行动,大力筹措资金
2. 因地制宜,调整发展方向
3. 融合发展,健全产业体系
(二)健全人才引进培育机制,鼓励回乡发展
1. 持续实施大学生村官战略
2. 培养新型农民
3.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人才的激励机制
(三)加强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制度一体化
1.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2.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四)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1. 自然环境
2. 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J]. 四川省情. 2018(04)
本文编号:3335774
【文章来源】: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0,(0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农村空心化的表现
(一)农村人口的空心化
(二)农村房屋、土地的空置化
1.房屋空置化
2.土地空置化
(三)农村产业发展的迟滞化
(四)农村公共资源的闲置化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农村空心化的成因
(一)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
1. 土地资源有限,人地矛盾突出,农民不得已外出务工
2. 城乡社会资源差别较大,进入城市工作生活成为新生代农民的首选
(二)城乡二元制度的影响
1.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
2.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影响
(三)乡土文化缺失的集中体现
1. 乡土文化缺乏保护
2. 乡土文化缺乏传承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农村空心化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空心化加剧了人力资源流失,导致乡村振兴主体缺失
1. 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足
2. 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堪忧
(二)农村空心化削弱了乡村经济基础,导致乡村振兴面临资金压力
(三)农村空心化增加了社会管理难度,导致乡村振兴阻力重重
1. 养老需求缺乏保障
2. 留守儿童问题繁多
(四)农村空心化动摇了基层组织权威,导致乡村振兴缺乏组织保障
1. 基层组织发展后继无人
2. 基层组织队伍老龄化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农村空心化的治理路径
(一)推进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 积极行动,大力筹措资金
2. 因地制宜,调整发展方向
3. 融合发展,健全产业体系
(二)健全人才引进培育机制,鼓励回乡发展
1. 持续实施大学生村官战略
2. 培养新型农民
3.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人才的激励机制
(三)加强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制度一体化
1.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2.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四)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1. 自然环境
2. 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J]. 四川省情. 2018(04)
本文编号:3335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3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