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无地农民生存困境与制度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0 13:12
重视农民问题是我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推进实施的城镇化进程无疑成为适应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但在城镇化进程中有部分无地农民仍处在社会边缘下的边缘,这部分人由于土地承包期的延长,土地承包起点的不公平以及部分土地调整受限制,一直无法拥有土地,也无法享受与土地关联的一系列权利。虽然我国从全局出发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就业形势及农村社会保障程度落实来看,无地农民的生存状况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因此针对城镇化进程中的无地农民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研究有助于稳定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对城镇化进程中的无地农民生存困境与制度保护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分析了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的研究现状及水平,概括了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二部分,第二章以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为例,阐述了无地农民的数量构成,进而分析了无地农民与失地农民、产业工人的区别。第三章对无地农民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土地承包法及国家对土地承包制度的调整等方面研究。第三部分,论文阐述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无地...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对象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无地农民
1.2.2 土地承包
1.2.3 城镇化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4.1 关于无地农民的构成要素研究
1.4.2 关于无地农民的数量研究
1.4.3 关于无地农民的生存对策研究
1.5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无地农民的类型、数量构成及特性
2.1 无地农民的类型
2.2 无地农民的数量构成
2.3 无地农民的特殊性
2.3.1 无地农民与失地农民的不同
2.3.2 无地农民与产业工人的不同
2.4 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无地农民情况
2.4.1 山东东部沿海地区无地农民的数量
2.4.2 山东东部沿海无地农民情况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原因分析
第3章 无地农民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限制
3.2 “长久不变”的冲突
3.2.1 “长久不变”政策冲破了无地农民的容忍底线
3.2.2 “长久不变”是对无地农民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权的剥夺
3.2.3 “长久不变”架空了村集体对土地适当调剂的能力
3.3 政策执行的懈怠
3.3.1 没有根据国家政策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
3.3.2 完全执行国家土地政策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
3.3.3 灵活对待土地政策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
3.4 隐性问题的出现
3.4.1 农业税负担太重
3.4.2 制度变迁分析
第4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无地农民的生存困境
4.1 城镇化进程中的无地农民生活状况
4.1.1 无地农民的收入来源
4.1.2 无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4.2 城镇化进程中无地农民的生存困境
4.2.1 户籍制度对无地农民融入城市的制约
4.2.2 新城市贫困对无地农民融入城市的影响
4.2.3 城市就业的不稳定性阻碍无地农民融入城市
4.3 无地农民可能引发的主要问题
4.3.1 劳动力过剩,大量无地农民闲置
4.3.2 收入偏低,成为新兴的弱势群体
4.3.3 无地农民的培训难度大,就业困难
第5章 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对无地农民的制度保护
5.1 目前涉及无地农民的制度保护
5.1.1 将无地农民看作数亿农民中的一部分
5.1.2 将无地农民看作农民工中的一部分
5.2 国外经验借鉴——以巴西政府为例
5.2.1 政府干预土地,保证农民有地可种
5.2.2 政府提供农业生产的资金和技术
5.2.3 政府发展农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
5.2.4 政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社保制度
5.3 解决无地农民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5.3.1 从农村土地方面着手,扩大可用土地规模
5.3.2 转移剩余劳动力,解决无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5.3.3 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5.3.4 加大立法工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无地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框架[J]. 李光全,聂华林. 当代经济管理. 2010(05)
[2]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产权制度研究[J]. 于庆江.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5)
[3]保定市无地农民的生存发展现状研究[J]. 阴月灵.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05)
[4]无地农民工明天的幸福在哪里?[J]. 张双山. 公民导刊. 2010(05)
[5]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楚向红. 世纪桥. 2010(05)
[6]无地农民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权益探析[J]. 杨晓仙,叶民英. 湖湘论坛. 2009(06)
[7]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J]. 何绍辉. 当代青年研究. 2009(09)
[8]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J]. 顾钰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9]从“生存”到“发展”: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问题——基于“60后、70后、80后”三代农民工进城心态差异分析[J]. 郎晓波.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09(04)
[10]返乡农民工村庄适应的代际差异——兼谈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群体的影响[J]. 田先红. 东岳论丛. 2009(07)
博士论文
[1]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研究[D]. 赵西华.南京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32685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对象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无地农民
1.2.2 土地承包
1.2.3 城镇化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4.1 关于无地农民的构成要素研究
1.4.2 关于无地农民的数量研究
1.4.3 关于无地农民的生存对策研究
1.5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无地农民的类型、数量构成及特性
2.1 无地农民的类型
2.2 无地农民的数量构成
2.3 无地农民的特殊性
2.3.1 无地农民与失地农民的不同
2.3.2 无地农民与产业工人的不同
2.4 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无地农民情况
2.4.1 山东东部沿海地区无地农民的数量
2.4.2 山东东部沿海无地农民情况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原因分析
第3章 无地农民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限制
3.2 “长久不变”的冲突
3.2.1 “长久不变”政策冲破了无地农民的容忍底线
3.2.2 “长久不变”是对无地农民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权的剥夺
3.2.3 “长久不变”架空了村集体对土地适当调剂的能力
3.3 政策执行的懈怠
3.3.1 没有根据国家政策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
3.3.2 完全执行国家土地政策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
3.3.3 灵活对待土地政策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
3.4 隐性问题的出现
3.4.1 农业税负担太重
3.4.2 制度变迁分析
第4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无地农民的生存困境
4.1 城镇化进程中的无地农民生活状况
4.1.1 无地农民的收入来源
4.1.2 无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4.2 城镇化进程中无地农民的生存困境
4.2.1 户籍制度对无地农民融入城市的制约
4.2.2 新城市贫困对无地农民融入城市的影响
4.2.3 城市就业的不稳定性阻碍无地农民融入城市
4.3 无地农民可能引发的主要问题
4.3.1 劳动力过剩,大量无地农民闲置
4.3.2 收入偏低,成为新兴的弱势群体
4.3.3 无地农民的培训难度大,就业困难
第5章 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对无地农民的制度保护
5.1 目前涉及无地农民的制度保护
5.1.1 将无地农民看作数亿农民中的一部分
5.1.2 将无地农民看作农民工中的一部分
5.2 国外经验借鉴——以巴西政府为例
5.2.1 政府干预土地,保证农民有地可种
5.2.2 政府提供农业生产的资金和技术
5.2.3 政府发展农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
5.2.4 政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社保制度
5.3 解决无地农民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5.3.1 从农村土地方面着手,扩大可用土地规模
5.3.2 转移剩余劳动力,解决无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5.3.3 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5.3.4 加大立法工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无地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框架[J]. 李光全,聂华林. 当代经济管理. 2010(05)
[2]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产权制度研究[J]. 于庆江.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5)
[3]保定市无地农民的生存发展现状研究[J]. 阴月灵.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05)
[4]无地农民工明天的幸福在哪里?[J]. 张双山. 公民导刊. 2010(05)
[5]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楚向红. 世纪桥. 2010(05)
[6]无地农民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权益探析[J]. 杨晓仙,叶民英. 湖湘论坛. 2009(06)
[7]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J]. 何绍辉. 当代青年研究. 2009(09)
[8]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J]. 顾钰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9]从“生存”到“发展”: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问题——基于“60后、70后、80后”三代农民工进城心态差异分析[J]. 郎晓波.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09(04)
[10]返乡农民工村庄适应的代际差异——兼谈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群体的影响[J]. 田先红. 东岳论丛. 2009(07)
博士论文
[1]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研究[D]. 赵西华.南京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32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3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