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传统聚落 文化景观 聚落景观 区划 基因识别 中国
【摘要】:传统聚落景观区划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是文化景观区划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中国传统聚落景观本身存在的地域性、系统性、稳定性、发展性、一致性、典型性和协调性等特点,本方案以传统聚落景观"意象"(Image)的内部相似性为前提,以相对一致性原则作为景观区域划分的主导性原则,综合考虑其他原则,如环境制约性原则、文化主导性原则、地域完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面的覆盖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等,将全国聚落景观初步划分为3个大尺度的景观大区、14个景观区和76个景观亚区。以往关于文化区的识别,主要从文化特征的角度进行的;关于传统聚落景观区的识别,主要是从景观基因的角度进行的。区域景观基因成为判断传统聚落景观区的核心要素。通常情况下,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判别,可以重点从心理要素、生态要素、美学要素、环境要素、文化要素、时序要素等6个方面入手。
【作者单位】: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文化景观 聚落景观 区划 基因识别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5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J08B18-01)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重大招标项目 湖南省人文地理学重点建设学科项目 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分类号】:K901.5
【正文快照】: 1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科学,其基本的思想是根据其空间的差异性,将空间划分为大陆、地区、地方和地点等层面来理解地表,其重要方法是区域比较法[1]。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目标,研究区域性是区域地理学的最终任务,区域差异性是地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王良健;;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其利用价值[J];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2 冯天瑜;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展开[J];江汉论坛;2002年01期
3 刘沛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运员;代侦勇;刘沛林;;基于GIS的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初步研究[J];测绘科学;2006年04期
2 胡海胜;唐代剑;;文化景观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3 葛全胜,何凡能,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21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思考[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4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王良健;;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其利用价值[J];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5 夏为,陆艳伟;对于中国传统民居环境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1期
6 姜广辉,张凤荣,颜国强,宋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和整理[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4期
7 刘福智;试论建筑文化地域运动特征[J];工业建筑;1996年01期
8 邓运员;申秀英;刘沛林;;GIS支持下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J];经济地理;2006年04期
9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郑文武;;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景观“基因图谱”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静;建筑技术文化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纪武;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谭良斌;西部乡村生土民居再生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柳;通山县乡土建筑的人文地理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陆艳伟;中国传统民居外环境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沈苏彦;旅游景区景观场营造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毛良河;嘉绒藏寨建筑文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魏雪琰;河北井陉县于家村传统聚落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孙伟;生态视野·黔东南州山区聚落与城镇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崔森淼;新徽派建筑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龙曦;凤凰古城景观特质探析[D];重庆大学;2006年
9 闫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陕南民居[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周绍文;云南传统聚落类型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沛林;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汤茂林;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3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苏志勇,鲁安新,林清,张海涛;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恢复的总经济价值评估[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4 黄成林;徽州文化景观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00年03期
5 角媛梅,程国栋,肖笃宁;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6 陆林,凌善金,焦华富,杨兴柱;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J];地理研究;2004年05期
7 刘沛林,董双双;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8 肖笃宁,高峻,石铁矛;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6期
9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发展与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10 刘沛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平;黄宏霞;;礼制文化对鄂西传统民居聚落的影响——以利川市、咸丰县为例[J];绿色科技;2011年08期
2 施瑛;潘莹;;广府民系、越海民系水乡传统聚落形态比较(下)[J];农业考古;2011年04期
3 司徒尚纪;;简评《澳门地理》[J];当代港澳;1994年02期
4 ;阳光温岭 别有硐天[J];风景名胜;2011年09期
5 周尚意;;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及学科影响[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沛林;;聚落文化景观基因图谱的新探索[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祖群;赵荣;杨新军;黎筱筱;马秋芳;张宏;;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案例与模式[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周智勇;;岳阳市城市自然地理与文化景观的分布特色[A];构建和谐社会的城乡规划——2005年全省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史红帅;;人神共在:明清西安城乡寺宇的社会功能——基于碑刻资料的考察[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彭静;;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整合理论探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阙维民;;世界遗产研究的地理学基础[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朱z,
本文编号:798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79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