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明清民国时期潼关城镇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09:06

  本文关键词:明清民国时期潼关城镇形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民国 潼关 城墙 内部空间布局 布防体系


【摘要】:潼关地处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之处,历来为关中门户,见证着历史的进程同时也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明清民国时期潼关处在历史的变革之中,封建统治发展到顶峰随之覆灭,中华民国取而代之,新的政权形式赋予潼关新的城市发展方式。城镇形态为研究城市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对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和外部城市形态的研究能够更准确把握城市的发展历程。本文力图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对潼关明清民国时期的城墙、城内布局及关隘布防进行考察,在复原城市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为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共分五个部分:首先,这一部分旨在整理本文研究的背景资料。包括概述研究此选题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对相关研究概念进行界定,同时梳理出在此选题研究范围内前辈学者所做的努力,以便从研究成果中学习借鉴,同时发现不足找到新的研究视角。另外,对潼关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背景的认识与梳理也是做好本选题研究的基础工作,潼关所处地理位置和历代王朝的更替都使潼关成为天下险关,使本选题的研究更具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这一部分主要从城镇形态研究的一大要素即外部形态来考察。城墙作为城市外部形态的表现形式对古代潼关有着非凡的意义。明代潼关城墙在地方官员的修缮下得以维持;清代以来,随着王朝的富足与稳定,康雍乾三朝全国尤其是边塞要隘迎来大规模修缮城墙的高潮,潼关城墙在乾隆后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城墙整修工程,期间除了很好的扩充与巩固了潼关城墙还暴露出工程进行中存在如贪腐、工程质量、工程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对当代的城市工程也有借鉴的意义。第三,这一章节考察了城镇形态研究中另一大要素即城市的内部形态。城市内部空间的布局展现了城市样貌与城市生活。本章根据历史资料将城市空间大体分为行政管理空间、文化教育空间和宗教祭祀空间。明清时期这些空间布局与构成基本上下沿袭,位置与功能并无太大变化,民国时期,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新的政权形式下衍生出新的社会部门,这是明清民国时期潼关内部结构变化最明显的地方。第四,这一部分重点结合潼关所处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的历史地位,对明清民国潼关与周围险要地势的布防体系进行探究。明代潼关设置卫所进行布防与管理,清代潼关设满城,驻兵进行守卫,同时,潼关与禁沟、十二连城组成三维的防御体系使潼关利用其周边地势地貌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千古雄关。最后,对明清民国时期的潼关城市形态进行的考察,充分把潼关历史时期的样貌进行还原,同时把潼关所处地理位置融合进研究当中,这正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较之以往的研究更加饱满丰富,明清民国时期的潼关更加鲜活的呈现出来,这也为潼关恢复其古城风貌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反思。
【关键词】:明清民国 潼关 城墙 内部空间布局 布防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928.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0
  • 一、研究背景10-14
  • (一) 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与概念界定11-14
  • 二、潼关概况14-20
  • (一) 自然地理环境14-15
  • (二) 人文地理背景15-20
  • 第一章 拱卫屏障——潼关城墙的历史兴衰演变20-40
  • 第一节 明代潼关城墙的萌芽与兴起20-22
  • 第二节 清代潼关城墙的维护与发展22-35
  • 一、乾隆朝潼关城垣工程22-34
  • 二、小结34-35
  • 第三节 民国潼关城墙的拆除与消失35-40
  • 一、民国潼关城墙的逐步破败35-36
  • 二、潼关城墙最后的消失36-40
  • 第二章 多彩世界——城区的内部空间格局40-60
  • 第一节 明代潼关卫城的内部空间格局40-42
  • 一、行政管理空间40-41
  • 二、文化教育空间41-42
  • 第二节 清代潼关厅城的内部空间格局42-50
  • 一、行政管理空间42-44
  • 二、文化教育空间44-46
  • 三、宗教祭祀空间46-50
  • 第三节 民国潼关县城的内部空间格局50-55
  • 一、行政管理空间50-51
  • 二、文化教育空间51-53
  • 三、宗教祭祀空间53-55
  • 第四节 小结:明清民国潼关城区内部空间格局的演化55-60
  • 一、行政管理空间的演化55-56
  • 二、文化教育空间的演化56-57
  • 三、宗教祭祀空间的演化57-60
  • 第三章 天赐险关——潼关军事军事布防之探究60-72
  • 第一节 明清卫所防御体系60-62
  • 一、明代卫所制度与潼关卫的设立60-61
  • 二、明清潼关卫所的防御体系61-62
  • 第二节 清代满城布防体系62-65
  • 一、清代满城制度与潼关满城的创建62-63
  • 二、潼关满城的选址与驻防格局63-65
  • 第三节 明清民国十二连城防御体系65-72
  • 一、禁沟与十二连城66-68
  • 二、潼关——禁沟——十二连城防御体系68-72
  • 第四章 结论72-78
  • 一、潼关城的轮廓——城墙72-73
  • 二、潼关城的布局——内部空间73-74
  • 三、潼关城的戍卫——军事布防74-75
  • 四、对潼关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点思考75-78
  • 参考文献78-88
  • 致谢88-9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平;;清代满城内涵及数量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毛曦;;中国城市史研究:源流、现状与前景[J];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马亚辉;;乾隆时期云南之城垣修筑[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802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802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a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