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地理学研究的新发展:地缘环境探索
本文关键词:我国政治地理学研究的新发展:地缘环境探索
【摘要】:政治地理学以其宏观的思维模式、鲜明的理论格调和对现实国际问题的敏感关注,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政治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不温不火。政治地理学的这种发展状态明显与我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复杂的政治地理位置不相符。本文以最近召开的两次"地缘环境"研究研讨会为背景,简要回顾我国政治地理学发展历程和早期地缘环境研究的概况,从探讨地缘环境涉及的基础性的概念出发,初步给出了地缘环境的定义、构成、分类、空间尺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政治地理学 地缘环境 地缘体 地缘关系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K12B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097;41071100) 北京师范大学跨学科沙龙(105520GK)
【分类号】:K901.4
【正文快照】: 1引言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政治地理学,特别是地缘政治理论部分,以其宏观的思维模式、鲜明的理论格调和对现实国际问题的敏感关注,在意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成为近现代地理学思想史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支[1]。政治地理学以其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云朝;关于地缘研究的理论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2期
2 杨吾扬;论中国发展的地缘环境[J];大自然探索;1995年01期
3 陆俊元;出海通道—俄罗斯海权发展的障碍[J];今日东欧中亚;1995年01期
4 王晓文;闽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地缘环境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赵旭;董秀成;;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地缘环境分析及中国的突围策略[J];改革与战略;2008年03期
6 葛汉文;;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地缘政治研究的未来[J];国际观察;2010年04期
7 万年庆;王义民;;中国陆海复合地缘环境的形成及其战略选择[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8 程广中;论地缘环境与地缘战略对军事战略的影响[J];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9 郭锐;;国际秩序转型中的东北亚安全合作——地缘环境、意识形态与一般原则[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范洪颖;;全球化视域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地缘环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庄乾;朱波;张小敏;;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障碍研究——以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审视[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王世荣;论文化时代[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8 叶青;文明的冲突与冷和平——对阿以冷和平的个案分析[J];阿拉伯世界;2001年02期
9 刘小彪;全球化下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J];阿拉伯世界;2002年02期
10 杨尚武;中东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J];阿拉伯世界;200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昕春;;东北亚国家意识形态差异对区域合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顾朝林;论城市管治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9期
3 沈建法;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治[J];城市规划;2000年11期
4 任东波;民族主义与区域主义——论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的双重困境[J];东北亚论坛;2005年05期
5 郑羽;俄罗斯安全战略调整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03年03期
6 程传林;浅析日本的中亚外交[J];当代亚太;2005年01期
7 刘云刚;许学强;;中国地理学的二元结构[J];地理科学;2008年05期
8 罗小龙;沈建法;;跨界的城市增长——以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9 刘妙龙,孔爱莉,张伟;地缘政治历史、现状与中国的地缘战略[J];地理研究;1994年03期
10 李福川;从地缘政治看中俄能源合作[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政治地理学(political geography)[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杨联合,阮丽;对几个特殊政治地理学名词的解释[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年Z2期
3 巩茗霏;中国崛起的周边地缘环境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7期
4 吕康寿;宋保平;;政治地理学的一些理论问题[J];人文地理;1986年02期
5 鲍觉民;;再论政治地理学的几个问理论问题[J];人文地理;1988年01期
6 郑国强;李贵才;;当代英国人文地理学[J];人文地理;1986年02期
7 黄蓓;;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市,查尔斯大学地理专业概况[J];人文地理;1993年03期
8 刘盛佳;张其昀的地理思想和学术成就[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9 刘云刚;;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展望[J];人文地理;2009年02期
10 菊地利夫,辛德勇;历史地理学本质理论的多样化——《历史地理学导论》选载之三[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树强;;现代国际组织的功能、发展趋势及对政治地理学的影响[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姜道章;;沙学浚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贡献[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上海交通大学 盛蓉;服务和信息成为“第四纪的功能”[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刘红 陈保江;口岸明珠——瑞丽[N];云南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993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99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