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行为与传统聚落公共空间形成的探析
本文关键词:祭祀行为与传统聚落公共空间形成的探析
【摘要】:祭祀行为随着人类的发展源远流长,时至今日,祭祀在传统社会生活中的比重依然很大,在传统聚落中有与其相对应的空间。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传统聚落作为社会历史与人文的高度凝结,建筑学的学术视角不仅要注重空间和环境等物质问题,更要将社会伦理道德纳入研究范围内,注重仪式,祭祀行为等非物质空间要素的研究。本文基于场所中承载祭祀行为的现状,通过田野调查、实地测绘及文献资料的整理,以祭祀行为与传统聚落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比较、层次分析等简明、实用的研究方法,以问题为导向,深刻理解了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意蕴与场所精神,揭示了祭祀行为与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形成关系及互动规律。 第一部分,论文的首先回顾国内外传统聚落及公共空间的研究动态,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以整个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探析祭祀行为对其的界定、整合作用。第三部分,在充分掌握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意蕴的基础上,将其梳理为三个层次,侧重传统聚落祭祀行为的调研,落实到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并系统地分析了各层次公共空间的形成与祭祀行为的对应关系,结合实例剖析,探析了祭祀行为对传统聚落公共空间形成的影响。第四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对论文的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关键词】:祭祀行为 传统聚落 公共空间 形成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901;TU984.1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3
- 1.1 研究课题的来源及背景9-10
- 1.1.1 研究课题的来源9
- 1.1.2 研究课题的背景9-10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的目的10-11
- 1.2.2 研究的意义11
- 1.3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动态11-18
- 1.3.1 关于传统聚落的研究11-14
- 1.3.2 有关公共空间的理论研究14-18
- 1.3.3 研究的不足与可能性18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8-20
- 1.4.1 研究内容18-19
- 1.4.2 研究方法19-20
- 1.5 研究框架与步骤20-23
- 1.5.1 研究框架20-21
- 1.5.2 研究步骤21
- 1.5.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难点21-23
- 第二章 祭祀行为在传统聚落整合中的作用23-35
- 2.1 祭祀行为概念的界定23-24
- 2.2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系统构成与研究24-26
- 2.2.1 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24
- 2.2.2 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构成24-26
- 2.3 祭祀行为在传统聚落整合中的作用26-33
- 2.3.1 祭祀行为对传统聚落的界定作用26-31
- 2.3.2 祭祀行为在传统聚落中的整合作用31-33
- 2.4 本章小结33-35
- 第三章 祭祀行为与传统聚落外部公共空间35-49
- 3.1 传统聚落外部公共空间的定义及类型35-37
- 3.1.1 传统聚落外部公共空间的定义35-36
- 3.1.2 传统聚落外部公共空间的类型36-37
- 3.2 祭祀行为与传统聚落外部公共空间37-47
- 3.2.1 祭祀行为与神林及水口园林的形成37-42
- 3.2.2 祭祀行为与寨门的形成42-47
- 3.3 本章小结47-49
- 3.3.1 划定传统聚落的界限47-48
- 3.3.2 传统聚落外部公共空间形态的改变48
- 3.3.3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友好观48-49
- 第四章 祭祀行为与传统聚落内部公共空间49-71
- 4.1 传统聚落内部公共空间的定义及类型49-50
- 4.1.1 传统聚落内部公共空间的定义49
- 4.1.2 传统聚落内部公共空间的类型49-50
- 4.2 祭祀行为与节点公共空间的形成50-57
- 4.2.1 “点”形态的公共空间50-51
- 4.2.2 祭祀行为与本主庙的形成51-57
- 4.3 祭祀行为与“线”形态公共空间的形成57-62
- 4.3.1 “线”形态的公共空间57-58
- 4.3.2 祭祀行为与街巷公共空间的形成58-62
- 4.4 祭祀行为与“面”形态公共空间的形成62-69
- 4.4.1 “面”形态的公共空间62-63
- 4.4.2 祭祀行为与广场公共空间的形成63-69
- 4.5 本章小结69-71
- 第五章 祭祀行为与传统聚落家居公共空间71-83
- 5.1 传统聚落家居公共空间定义及类型71
- 5.2 祭祀行为与家居院落的形成71-75
- 5.2.1 院落公共空间71-72
- 5.2.2 祭祀行为与院落公共空间的形成72-75
- 5.3 祭祀行为与厅堂公共空间的形成75-79
- 5.3.1 厅堂公共空间75-76
- 5.3.2 祭祀行为与厅堂公共空间的形成76-79
- 5.4 祭祀行为与家门公共空间的形成79-81
- 5.5 本章小结81-83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83-90
- 6.1 研究结论83-88
- 6.1.1 祭祀行为的整合作用84-85
- 6.1.2 祭祀行为使聚落公共空间具有多义性85-86
- 6.1.3 祭祀行为使传统聚落空间层次丰富86-88
- 6.2 研究展望88-90
- 致谢90-91
- 参考文献91-95
- 附录A 图表总汇95-97
- 附录B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目录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晋媛;礼—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王鲁民,张帆;中国传统聚落极域研究[J];华中建筑;2003年04期
3 钱雅妮;浅析传统建筑的伦理功能——从同里古镇看起[J];华中建筑;2005年04期
4 王小斌;;特色村落空间环境的有机生长——一个民族村落空间保护与发展的积极思考[J];华中建筑;2009年06期
5 陈倩;;传统聚落形成机制研究框架——以云南滇西北地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0年05期
6 李晓峰;从生态学观点探讨传统聚居特征及承传与发展[J];华中建筑;1996年04期
7 常青;略论传统聚落的风土保护与再生[J];建筑师;2005年03期
8 杨立峰;莫天伟;;仪式在中国传统民居营造中的意义——以滇南“一颗印”民居营造仪式为例[J];建筑师;2006年06期
9 黄家瑾;;环境伦理观与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学报;2007年03期
10 郑振满;神庙祭典与社区发展模式──莆田江口平原的例证[J];史林;199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炜;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林志森;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宇亮;滇西北传统聚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2 汤萱;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罗文海;云南大理白族本主文化建筑的形式与理念[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4 赵莹;云南聚落的生长与发展研究初探[D];重庆大学;2004年
5 孙伟;生态视野·黔东南州山区聚落与城镇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韩净方;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现代演变[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7 郑曦;丽江大研古镇传统聚落初探[D];重庆大学;2006年
8 王钊;生态视野下的聚落形态和美学特征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94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99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