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身体及其技术异化与认同
本文关键词:自我、身体及其技术异化与认同
【摘要】:在形而上的自我中,自我与身体的实体性关系被纯粹的心灵、我思等所取代,漠视了身体直觉在自我行动中的价值。而在形而下的自我中,身体只是盛装智力、潜意识等精神的容器。理性、反思、潜意识等活动及自我概念的形成必须有身体的在场,并通过身体展示自我、体验自我、生成自我。身体是人之自我的表征,自我由身体所体现,自我认同与身体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身体在场是维持连贯自我认同感的基本路径,应当将身体归还于自我,在自我的人格、尊严和价值中给身体留下应有的位置。异化身体的自我认同是个体与社会互动建构的过程。生命技术对人的干预必须以维护人的身体的存在和人格尊严为前提,一切利益取舍和价值判断必须以身体为准绳。
【作者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关键词】: 自我 身体 技术异化 认同
【基金】: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省级重大项目(粤教科函[2014]65号·人文社科类)“身体理论视域下当代生命技术前沿的伦理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一、“自我”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现代西方哲学对“自我”的研究可追溯到笛卡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在笛卡尔那里,自我源于对一切知识和真理的彻底怀疑,正是通过这种彻底的怀疑及其对怀疑本身的反思,笛卡尔试图找到某种最终不可怀疑的存在,那就是处于怀疑之中的“我”与“思”。由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闫旭蕾;葛明荣;;论身体、自我与身体自我[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甘绍平;;道德冲突与伦理应用[J];哲学研究;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道娟;;义务论视阈下的职业道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汪再祥;;现代性背景下的安乐死合法性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周正兵;;试论康德美学的先验转向——兼就目的性原理的形成与邓晓芒先生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汪玉娣;;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实践本质及其基本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胡友峰;;康德先验美学方法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吴玉荣;互联网的悖论:信息无限与知识有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程建家;;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社会心理“扶贫”探析——基于优化人口心理素质的反贫困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谭炯玲;;自我意识问题的哲学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月刚;;波普尔关于科学知识合理性的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孙筱泠;;责任与应答——海德格尔原伦理学初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王跃新;;遵循自然与自觉统一的创造性思维发生逻辑[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梁花侠;费小梅;;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A];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晓平;;关于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及其改进[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崔永杰;崔若i;;洛克经验主义体系中的理性主义因素及成因探析[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贾江鸿;;笛卡尔直观理论初探[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振;田锋;;最佳解释推理对科学实在论的辩护[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张伟;;论建设创新型国家视阈中的文艺理论创新问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翟晓燕;马克思正义观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银婧;笛卡尔心身因果性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吕武;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虹;科技异化问题及其意义的重新审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童泽福;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性及其内部控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张倩倩;罗尔斯“正义稳定性”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孙奇刚;论养心为养生之本[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李薇;试论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科学创新”概念[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刘兴;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论证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向,黄希庭;国外关于身体自我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先知;李勋琼;;社会技术异化的根源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李建立;;对网络技术异化的哲学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9年08期
3 幸小勤;;技术异化的生成及其扬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杨永清;罗映光;;试论技术异化的不可避免[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王立新;陈凡;;论技术异化的二重性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陈化;;技术异化之消解:伦理学的进路[J];理论界;2013年06期
7 李振伦;关于科学技术异化[J];河北学刊;1992年06期
8 冯雅静;;浅析技术异化[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9 郭冲辰,陈凡;技术异化的价值观审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1期
10 杨雪英;理性至上与技术异化[J];兰州学刊;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俎营营;;技术异化的反思[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包国光;梁丽;;试析现代技术异化的表现和根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李世雁;刘璐璐;;休闲与城市技术体系[A];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早报记者 韩晓蓉 实习生 李路 郑鸿链;必须警惕“技术异化的低龄化”[N];东方早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珉;论技术异化的技术消解[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2 余静;技术异化的人学审视[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苏高翔;技术异化根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一夫;论技术异化及其消解路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武晓平;论技术异化及解决途径[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6 唐丽正;技术异化及其解决途径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7 肖贺;从道家思想价值观解读技术异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杨永清;从技术价值看技术异化[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石静蕾;技术异化的生态向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10 李雄;基于理性与非理性关系的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03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103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