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生态的科技伦理内涵及其模型构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信息生态的科技伦理内涵及其模型构建研究
【摘要】:本文从生命信息进化的角度建构科技伦理信息生态链模型,并分析生命信息、科技信息和文明信息三个生态因子,以及科技与人、科技与社会两大生态关系。
【作者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思政部;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关键词】: 信息生态 科技伦理 生态内涵 模型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FFB090600)
【分类号】:B82-057
【正文快照】: 1科技伦理生态问题的提出20世纪50年代,控制论之父维纳提出了“新的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的原创命题。但时至今日,对于什么是科技伦理或者科技伦理是什么,似乎是一个人人言说却又厘不清的问题。陈文化称“科技伦理是一种抽象的伦理观。”[1]许智宏等人认为:“目前,学界对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秀娟;;科技-伦理的相契之维与生态发展[J];道德与文明;2012年01期
2 柳兰芳;;当代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科技伦理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樊浩;;科技伦理的生态智慧[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王传峰;;科技风险的伦理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9期
5 李世雁,何又春;伦理、环境伦理及科技伦理的生态逻辑——过程哲学的视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薛桂波;;伦理实体:科学共同体的人文本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闵家胤;;全球问题研究的新思维[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王玉风;;国内信息生态研究状态与分析[J];晋图学刊;2012年05期
9 许智宏;黄小茹;;科技伦理问题的思考[J];科学与社会;2012年02期
10 陈雯;陈爱华;;低碳科技伦理风险审视[J];求索;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传峰;;经济—伦理—环境的生态建构——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应然选择[J];道德与文明;2011年01期
2 刘钊;;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张晓_";赵健;贺智博;;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生物科技风险意识探讨[J];成功(教育);2012年09期
4 李杨;;科技伦理研究的三重向度[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王伟;吴志强;;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集合能效测度与比较[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7期
6 王健;;“信息哲学”与走向融贯的信息哲学范式——一个概念史的文本[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郦全民;;生命概念的哲学辨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辛自强;心理学的措辞:隐喻和故事的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黄纯国;黄景碧;;信息社会时代的信息内涵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6期
10 王世鹏;;信息哲学与自然化运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传峰;;经济—伦理—环境的生态建构——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应然选择[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李世雁;环境危机的多向度分析[D];东北大学;2002年
3 黄欣荣;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程现昆;科技伦理研究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圣礼;论环境法律主体与客体[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王伟;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集合能效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刘彦尊;信息社会视阈中的学校信息伦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全庆;土地伦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孟镂,
本文编号:1120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12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