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城市空间活力的伦理诉求——从活力式微的原因谈起

发布时间:2017-10-31 15:10

  本文关键词:城市空间活力的伦理诉求——从活力式微的原因谈起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生产 空间活力 以人为本 拜物教


【摘要】:空间生产的历史嬗变催生了异质性的城市面貌,但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是主体聚合的价值归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理性批判与生活世界理论通过城市的具象结构显示出批判的理论张力,预示了"空间生产"所应有的活力样态。活力化的城市空间不仅在生存论与价值论等层面破除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空间隐忧",也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研判提供了有效的伦理诠释。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空间生产 空间活力 以人为本 拜物教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谐社会秩序建构中的社会活力问题研究”(09CZX005)(后期资助)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空间转向”视域下城市活力的建构(2011WA00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主创新项目:“空间实践与表征:全球化时代资本批判的新视域”(2015B0202)
【分类号】:B82-058
【正文快照】: 活力化的城市空间象征着昂扬的城市气质,其灵活的适应性与敏锐的前瞻性能够在自由张扬与正义约束之间凝聚意志、引领实践,从而激发主体内涵的无限可能。基于发生学的考察,空间活力是城市主体通过有机团结的结构性前提、社会认同的精神性基础以及社会互动的传递机制实现的活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怀玉;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解释:以列斐伏尔为个案[J];河北学刊;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燕;;城市社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2 王生坤;薛婷婷;;“过渡型社区”的概念、生成因素与存在的困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海阔;罗钥\~;;电影叙事空间文化研究范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刘敬;余权;;人文上海:彭小莲电影中的城市空间及其文化内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李长中;;空间转向与文学研究范式转型[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6 杜丽;吴玉娜;;高校文化景观及其传承[J];北方园艺;2012年11期

7 李敏;;改革文学与自主型人才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8 吴宁;;列斐伏尔现代性理论的思想渊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陈艳华;;城市女性与现代性——以王安忆的城市小说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ying the Spatial Analytic Perspective in New Cultural Geography to the Post-Colonial Literary Study[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5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娅丹;空间形塑与日常生活实践:汉口内城社会生态及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风英;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演变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云云;宇宙·晶体·诗意[D];江南大学;2010年

4 王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活空间变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亓志梅;《红字》中的多重空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魏文霞;中国艺术展示空间的权力嬗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坤;自然生命镜像中的孤岛意象[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呼晓琼;困境与出路:鲍曼后现代伦理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郭平;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看《蜗居》[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茂丽;试论城市空间美[J];艺术研究;2005年02期

2 董科儿;;浅析城市空间的立体绿化[J];美与时代;2007年01期

3 刘圣科;;浅谈城市空间艺术[J];美术大观;2007年06期

4 高春花;孙希磊;;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伦理视阈[J];学习与探索;2011年03期

5 李洁军;城市空间[J];中国摄影家;1997年04期

6 刘海岩;;租界、社会变革与近代天津城市空间的演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吕拉昌;;“城市空间转向”与新城市地理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8年01期

8 叶中强;;民国上海的“城市空间”与文人转型[J];史林;2009年06期

9 王洪义;;怅望时空——城市空间中的线性意味及时间感[J];公共艺术;2009年02期

10 沈玲;;浅谈城市空间与装饰艺术的融合[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世键;张京祥;;基于动态模型的中国城市空间增长分析[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金莲;朱忠东;龚迪嘉;;长沙文化产业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发展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时匡;;城市空间的塑造[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董力三;;城市空间的新研究领域:城市文化空间——以长沙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陈碧;林涛;;城市空间成长与演化的机制研究——以上海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周金莲;朱忠东;龚迪嘉;;长沙文化产业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黎斌;;尺度调整背景下城市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原因、机制、后果与规划引导——以南方F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赵学彬;;空间风险:社会多元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永坚;;城市空间基础信息系统与网络GIS技术探讨[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王代容;曾奕东;廖飞雄;;华南城市空间绿化的应用与发展[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 高春花 孙希磊;城市空间正义的伦理反思[N];光明日报;2011年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张佳;和谐视域下的城市空间正义问题[N];湖北日报;2012年

3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第八设计所8-A-2室主任 刘淼;刘淼:承接城市空间的延续[N];中华建筑报;2012年

4 王瑾瑾;城市空间与心灵建构的有机关联[N];学习时报;2012年

5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杨晓星 通讯员 张姝;市政协昨视察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N];青岛日报;2014年

6 自由建筑评论人 李tD;作为空间的城市[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7 记者 傅华云 骆辉 谢松 高洁 余红举 葛静 王小刚 杨志闻 浦敏 熊家福 刘惊天;关注城市空间安全隐患[N];南昌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曦;城市空间中的基因遗传与创新[N];中华建筑报;2013年

9 王洁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博士;关于“淮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几点体会[N];淮南日报;2014年

10 实建;期待城市空间文化的和谐共生[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X;城市空间的层进阅读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黄瓴;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聂蕊;基于可持续减灾的御灾性城市空间体系构建和设计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蔡良娃;信息化空间观念与信息化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汪勰;工业经济阶段增长推动城市空间跳跃拓展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吴端;针对城市主题事件的城市空间导视系统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于卓;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增长中的量化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代娟;基于SLEUTH模型的区域空间演变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勇;城市空间的失范现象初探[D];重庆大学;2002年

2 韩威;青岛城市空间的形成及其初期嬗变[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查冬冬;基于政治经济分析的城市空间增长动力机制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徐哲;武汉市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政策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赛;武汉城市空间增长及其可持续性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倪琳;北京城市空间高密度发展态势下的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对策与建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孔令昕;当代城市空间对艺术创作的影响[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8 盛竞;基于日常生活维度的纪念性城市空间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于涛;屋顶农业微系统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10 侯金钊;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生产理论述评[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22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122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1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