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_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_生态道德教育:在儿童心田播一颗绿色的种子

发布时间:2016-09-10 16:09

  本文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增长受教育者的生态知识,引导受教育者形成尊重生态的意识,培养受教育者的生态道德情感,从而使其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认知和行为。生态道德教育——

  在儿童心田播一颗绿色的种子

  ■特约撰稿 雨人

儿童绘画作品:悲伤的理由

  12月2日,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市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科技馆的老师们像小学生一样分桌围坐,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好”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标准,并以水为主题,设计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活动方案。其中,如何设定道德目标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2008年,中国儿童中心发起了以生态教育为教学内容主题,在生态教育过程中,以学生的道德发展作为目标的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计划项目。目前,已有近20个省、自治区、市的百家校外教育机构、学校、社区参与该项目,每年都有万名儿童参与到自然考察、儿童论坛、环保剧、绘画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项目组在全国创建了几十家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培训师资数百人次。

  以生态主题进行道德教育,是一种有明确行动路径的道德教育形式,其基本理论前提是对现代文化的反思,,其基本选择是回归古老人类传统寻找医治现代病的良方:在教育目的上,倡导一种“人向自然学习”的态度;在行动路径上,采用生态主题,努力通过与教育目的更加契合的内容主题实现道德教育。

  道德习得,生态教育能做什么

  在一次小学生的少先队活动中,老师带领学生们捡拾垃圾,不仅在学校拾,还在学校周围拾,拾完还教导学生如何给垃圾分类。但几天之后,学校,特别是通往学校的小道,垃圾仍然随处可见。问及学生,孩子们说:“活动结束了嘛,就没有人拾、也没有人管了。”“不讲卫生、不爱护环境的人很多,我们也管不了。”“我嘛,差不多能管好自己吧。”

  在一堂教孩子废物利用的课上,老师展示了用易拉罐的拉环制作的灯罩、用雪糕柄制作的摆件、用废弃的包装盒制作的抽纸盒子等等。当每一件物品被展示出来时,孩子们在最初的好奇过后,都会嘀嘀咕咕地说这个东西在什么地方能买到、大约多少钱。有的孩子说,如果什么都是废物做的,家里不是要变成垃圾堆了吗?整个展示的过程,都伴随着孩子们的这种议论。

  这些来自现实的观察,令一群从事校外教育的人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传统道德教育的范式。这两个活动以环保和循环利用作为教学内容主题,是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常见课例。在第一个活动中,教师可能想告诉孩子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美化和保护环境;第二个课例中,可能教师想告诉孩子的是,善用废弃物也可以带来美;或许还要教会孩子们,利用废旧物品可以表现自己的想法,可以创造美。但是,孩子们的反馈表明,他们并不觉得这些是一件多么有乐趣的事。当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对人与自然的诸种关系进行对比研究后,中国儿童中心生态项目组专家成员、北师大教育学部的丁道勇老师得出的结论是,“人向自然学习”是一种迷人的姿态,在人类历史中,这种态度是教育领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定位方式。

  中国儿童中心于2008年在全国抽样进行的“儿童生态道德及其教育状况调查”表明:儿童生态道德认知水平在认知位次上存在水平的高低不一。如对一些宏观的以及书本概念的认知水平高于操作性、运用性认知,认知基础并不扎实,认知水平整体来看不高。儿童生态道德情感普遍积极,对自然及自然中的生灵具有天然的爱惜和兴趣,但这种积极情感未能很好地转化为行动。儿童的生态道德行为与其认知脱节。他们的环境行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不能如一地践行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学校开展的生态道德教育存在局限性。不少学校的教育尚停留在个人卫生、学校环境美化、文明行为习惯层面,未能通过更广阔的视野对儿童的生态道德知识、情感和行为进行教育和指导。家庭对儿童的生态道德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家长普通的生态道德素质和修养堪忧,因而对儿童的影响作用、效果等同样值得担忧。从社会整体的氛围和文化环境来看,有待于为儿童生态素质的培养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社会大环境。

  龙应台曾经在一篇文章中以“生了梅毒的母亲”类比伤痕累累、病入膏肓的地球。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该如何寻找自己的生态位?这种考问直逼人心。都说孩子离自然最近,如何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学习和探索、尊重和平等、自律和节俭、关怀和保护等生态品格?中国儿童中心主任丛中笑认为,现在的环境问题,不再仅仅是环境保护的问题。她说:“环境破坏,伴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漠视。对环境的漠视,与人对自身道德行为的漠视联系在一起。一个关注道德生活的民族,一个敬畏崇高道德原则的民族,也是一个更有能力反思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民族。这正是我们呼吁和实践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项目执行负责人、中国儿童中心科研部部长霍雨佳说:“现代人类的追求和发展,仿佛是向着自身灭亡飞速而忘我地奔跑,人类有必要在奔跑中停一下、想一想——找找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这种学习和思考应该从童年期就开始。我们希望通过项目的推广,探索儿童道德养成规律,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的关系。”

  丁道勇在为项目撰写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导论》中,把生态道德教育定义为恢复“人向自然学习”的传统,认为用自然对象所给予的教谕,影响儿童的品格,是一种行得通的路径。“概括来说,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带领儿童发现自然,尤其是他们身边的生态主题,寻找那些一直在显现却一直被忽视的教谕。我们将这种以生态主题进行的道德教育,称之为生态道德教育。”

  对于儿童道德的习得,生态教育能做什么?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儿童道德形成的一种路径回答了这个问题——

  生态道德教育的领域主要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其本质来说,生态道德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德教育,而是与人际道德教育相提并论的对待自然的态度教育,是提高生态道德素质的人格教育。 


  本文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3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13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5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