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主敬修养论——以高攀龙思想为例
本文关键词:中庸的主敬修养论——以高攀龙思想为例
【摘要】:在道德修养工夫上,高攀龙重提程朱之学,以矫王学末流狂肆之弊。他的修养工夫尤重主敬,其主敬思想基本继承程朱之义,但也受惠于阳明学的激荡,既避免了程朱主敬过于拘迫,"似中而欠庸"的流弊,也扭转了阳明学者在敬畏天命处不足,"似庸而未中"的偏颇,可谓"中庸"的主敬说。
【作者单位】: 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
【分类号】:B825
【正文快照】: 高攀龙(1562—1626),初字云从,后改字存之,别号景逸,学者称景逸先生(以下均称其别号)。景逸是明代末期较有影响的一位理学家,也是当时著名的政治人物、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在道德修养工夫上,他重提程朱之学以纠正王学流弊,主张“学问起头要知性,中间要复性,了手要尽性,只一性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国;蒲松龄痴狂意象论[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江海;从四无说看王阳明的四句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翟奎凤;;致良知与致中和——王阳明中和论思想发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徐强;;“主宾之辨”与朱熹的认识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赵妙法;;朱熹的是非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杨国荣;;心学的意义之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尉利工;;论王畿与钱德洪对王阳明“四句教”的不同诠释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陈时龙;晚明书院结群现象研究——东林书院网络的构成、宗旨与形成[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翻翻;;浅析平坝第一进士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文化渊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戴兆国;;朱子《大学章句》与王阳明《大学古本旁释》比较研究[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天庆;徐朝旭;;静、虚工夫与明中后期儒、道交涉——以朱熹后学蔡清为例[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田智忠;;即气论仁——朱子仁学思想的精神特质[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田智忠;;朱子“中和之悟”的工夫论解读[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晓昕;;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10 刘丽莉;;心灵和谐与社会和谐——从王阳明的心性之学谈起[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献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学贵;明代文人与庐山关系考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宏;《人谱》与蕺山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伟奇;中国古代刑法亲属容隐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利娟;谢良佐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习之;;“慎独·主敬·求仁·习劳”——曾国藩“日课四条”《教子书》[J];现代养生;2007年01期
2 文必方;论程朱“主敬”的工夫和境界[J];嘉应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3 刘雪红;李静;;朱熹“主敬”说探微[J];大众文艺;2010年08期
4 金仁权;论李n啥猿讨臁爸骶础彼枷氲难锲鶾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张闰洙;退溪的“敬”论与朱熹的主敬思想[J];中国哲学史;1998年01期
6 王爱红;;从“主敬”思想看朱熹的主体修养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7 何锡蓉;从“入静”到“主敬”的转变看中国哲学对佛学的吸收与整合[J];社会科学;2002年07期
8 杨新;;,
本文编号:1190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19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