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波伏娃苏珊_《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9-25 11:18

  本文关键词:论波伏娃女性主义伦理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民族大学》 2014年

论波伏娃女性主义伦理观

何娜  

【摘要】:西蒙娜·德·波伏娃所处的时代是女性主义运动盛行的时候,女性的权力意识进一步觉醒,并开始为自己谋求更多的福利。其女性主义论著《第二性》应运而生全面的分析了女性处境与地位,并由此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大胆假想,且进一步论证道:妇女在漫长的男性创造的人类社会中,并没有成为一个作为性别自主存在的历史主体,而仅仅是一个相对存在。针对此种情况,波伏娃在随后的两部伦理学著作《皮鲁斯与齐涅阿司》、《模糊性的道德》中阐述了期望男女两性能通过“坦率地承认他者,将自己和他者互相看成是主体”的方式建立一种两性和谐的性别伦理关系。并以此打破传统男权社会中所构建的女人被男人造就的绝对他者存在的伦理道德观,恢复道德自由在人的生存中所占有的绝对崇高的地位。对于这一伦理道德理想,波伏娃有着一系列的理论阐释,并通过其作品进行了创作实证,她与萨特之间充分自由的“契约”型“新型夫妻关系”更是波伏娃对这一伦理道德理想的亲身实践。在本论文中,笔者将通过对波伏娃的一系列伦理学著作和小说的分析为依托来探讨波伏娃的女性伦理观。 波伏娃的女性主义伦理学观点认为道德自由必须被看作人类生存的目标,而传统的伦理学观点是建立在男权社会的基础上,正好束缚了女性的道德自由。因此,波伏娃期望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为基石,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为指引,结合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建立一种能够打破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她的模糊性的伦理道德思想观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男权社会下女性“绝对他者”的批判;二是希望女性能自我觉醒,寻求“存在的欲望”;三是女性能够走向自由的存在,与男性共建和谐的性别伦理观。而波伏娃一系列长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与此种伦理学观念相对应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波尔和莫尼克为代表的在传统伦理观熏陶下失去自身的独立性、主体性、超越性而陷入“内在性”无法自拔的女性,她们逐渐学会适应她们的生存状况,并将自己封闭在停滞的、重复的天地内的,并以“绝对他者”的身份而存在;第二类则是以弗朗索瓦兹、洛朗斯为代表的寻求“自我”独立意识的女性,因为逐渐觉醒的女性发现其自身就是一个主体,因而对主动性和自由有着天然的要求,但这一愿望与男性要求她承认自身被动的客体之间发生了冲突,因此女性开始寻求自身的解放;综观这一追寻过程,作品中女性发现单纯依靠自身,自由、独立是难以实现的,因为真正的自由需要得到他人的承认,于是一种两性和谐的、模糊的伦理观点应运而生,以海伦为代表的与男性和谐发展的女性成为第三类符合波伏娃模糊性伦理道德观的类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娜;;走向他者的毁灭[J];海外英语;2012年11期

2 刘大涛;;国内关于萨特自由与责任关系理论的研究述评[J];焦作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冯新平;;自由选择与承担责任——论萨特存在主义人学的伦理向度[J];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4 方珏;波伏娃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5 余凤高;波伏瓦写《名士风流》解脱爱情中断后的痛苦[J];名作欣赏;1998年06期

6 孙湘寓;;女性从他者的“内在性”走向“超越”——初探波伏娃《第二性》之启示[J];群文天地;2012年10期

7 何锡蓉;;女性伦理学的哲学意义[J];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8 伍小涛;;身体现象学: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内核[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王运豪;;关于自我问题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2年03期

10 齐彦芬;西蒙娜·德·波伏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反映的存在主义观点[J];国外文学;198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大建;摩尔的哲学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2 刘桂荣;方法与意义——中国哲学的重新建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敦鹏;;郭象与魏晋玄学的生存转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马晓颖;;先秦与古希腊美德伦理思想比较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陈海博;李伟;;论“自省”的存在论意蕴[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陈骏业;;法律思维能力在法律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定位及培养——一个比较视角的研究[J];河北法学;2008年02期

7 刘再辉;;本原与存在:再论识别问题[J];河北法学;2008年02期

8 胡启忠;;法律正义与法律价值之关系辨正[J];河北法学;2010年03期

9 谢佑平;陈莹;;“亲亲相隐”与亲属间窝藏、包庇类犯罪的豁免[J];河北法学;2011年12期

10 李彦敏;马力;;公司伦理守则的思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伟清;;社会公德:范围与特征[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戴茂堂;李家莲;;当今国内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10 李毅红;;公德教育与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恬;中国体育道德失范的发展过程、成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铁林;评萨特的“自由选择”理论[J];河北学刊;1984年01期

2 陆春花;;浅析萨特的责任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罗蔚;;政治的而非伦理的视界——论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理论归属[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李桂梅;;论性、爱情和婚姻的统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5 杨林雄;;萨特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述评——读《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J];韩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6 张爱华;意志自由与道德责任——萨特的道德观片论[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李春华;从“自由论”到“责任论”——试析萨特自由观的内在矛盾及其现代启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8 何焕枝;评萨特尔《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的几个基本观点[J];人文杂志;1983年04期

9 何锡蓉;;女性伦理学的哲学意义[J];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10 黄忠晶;;萨特“承担责任”的思想简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波伏娃[J];现代语文;2006年07期

2 谢喆平;;百年波伏娃[J];人物;2009年03期

3 一直;;巴黎一座名为波伏娃的步行桥[J];商务旅行;2010年06期

4 方珏;;异化与自由——波伏娃女性主义哲学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4年00期

5 Sonia Kruks ,路育红;可敬的先祖?——重读西蒙·波伏娃[J];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6 李美皆;;萨特和波伏娃[J];文苑;2008年08期

7 黄薇;;波伏娃 不甘做“第二性”[J];文史参考;2011年23期

8 刘岩;;法国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承与超越——从西蒙·德·波伏娃到露丝·伊里加蕾[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7年00期

9 该亚;;萨特、波伏娃与中国[J];意林;2009年06期

10 刘禾;荒林;;波伏娃的中国阅读,过去与现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成富;;法国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再认识[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方珏;;主奴关系与承认——论女性主义哲学的辩证方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 高宣扬;[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姜云飞;[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唐玉清;[N];文艺报;2008年

4 ;[N];文学报;2008年

5 未名;[N];中国邮政报;2003年

6 杨建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郑实;[N];中华新闻报;2005年

8 朗朗;[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年

9 佟吉清;[N];中国妇女报;2013年

10 甄真;[N];中华读书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顼晓敏;波伏娃女性主义哲学思想探析[D];山西大学;2006年

2 周密;从波伏娃的第二性看当代中国女性的价值观[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3 秦党红;西蒙·波伏娃的他者概念之探析[D];湘潭大学;2006年

4 虞慧洁;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评析[D];西南大学;2008年

5 颜嘉楠;波伏娃存在主义的女性思想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6 何娜;论波伏娃女性主义伦理观[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7 黄黎聪;从马克思恩格斯女性解放理论解析波伏娃的《第二性》[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8 张皓;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李孝英;波伏娃女权理论述评[D];西南大学;2006年

10 郭亚丽;女性“他者”地位的主体性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论波伏娃女性主义伦理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2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2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8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