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陆九渊的工夫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7 11:24

  本文关键词:陆九渊的工夫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陆九渊 工夫论 道德价值


【摘要】:工夫论研究是关于个人修养方法的研究,我们通常将对于主体以外的事物作为对象所进行的创造和改变称为方法,而对于主体自身和主体的精神世界所施加的作用和改变称为工夫,因此工夫是有关人修养的方法。本文是基于对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思考,对陆九渊所处的时代的社会风气的分析,寻找陆九渊修养工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先介绍陆九渊修养工夫论形成的思想背景,从儒家文化的理论背景来看,儒家的成圣达贤是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而践行仁义道德是实现这种追求的根本准则;从现实背景来看,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和知善行恶的社会风气迫切需要重建社会道德体系。第二、三、四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从本体依据,修养方法和人生境界三个方面阐述了陆九渊修养工夫论的思想体系。陆九渊继承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认为学者应当先发明本心固有的善端,然后使本心固有的善良根植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之中。于此同时,他将心上升到了本体的高度,使心和理合二为一,认为本体的心可以统摄万物。与此同时,儒家人文精神蕴含着深刻的美育品格,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道德化育之道,这为提高个人修养,改善社会风气提供了可行性理论依据。陆九渊提倡将“尊德性”作为我们为学的动机和出发点,通过心学的易简工夫,进行个人修养,用君子的品质来要求自我,把是否符合道德准则作为评价自我的标准。心学工夫不能只停留在对本心的存养,首先剥落那些由胜心所左右的物欲,使本心恢复清明,然后把我们滋养的良知良能扩充到我们的日常行为之中,最后使每一个行为主体能够自觉的践行道德,这才发挥心学工夫的现实意义。心学工夫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志向在于对圣贤人格的追求,在于对君子品质的向往,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文章的最后,对陆九渊所提倡的心学工夫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肯定了其思想的积极意义,也找出了其不足之处。通过陆九渊工夫论的研究,挖掘宋明理学中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精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平;象山“心即理”说的本体论诠释[J];孔子研究;1999年02期

2 刘兴邦;论理学向心学的转向[J];求索;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1231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31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f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