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9-27 07:40

  本文关键词:霍桑小说中伦理道德悲剧成因分析——以《红字》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师范大学》 2013年

身体的形变,自我的回归

倪金花  

【摘要】:以《郊区佛爷》闻名于世界文坛的哈尼夫·库雷西一直被认为是书写后殖民的移民作家,其作品也因此被贴上种族、移民和性的标签。然而,西方评论界认为,自他的中期作品《终日午夜》开始,库雷西的主要关注点和写作风格就有很大转变。库雷西越来越少地指向人物的颜色或者种族,而更多地转向对人际关系的描写。出版于2002年的《身体》属于库雷西的近期之作,其中也鲜有涉及人物的肤色或种族。小说是关于一个年过花甲的戏剧作家亚当接受大脑移植手术(即把自己的活脑取出,放入一具年轻俊美的躯体中)故事。现有的对《身体》的研究主要来自国外学者,涉及身份问题、对社会的批判、与其他同类小说的对比(主要是王尔德的《道连·格雷》和歌德的《浮士德》),以及小说的自传性研究。也有评论家提到了小说的道德方面,但并未做深入研究。 文学的第一功能是教诲功能。文学伦理学主张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的问题。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本文将尝试分析当亚当面临伦理问题时所做的伦理选择及其原因,以及尽竹最终回不去原身和原来的生活,他却找回了自我,得到了内心的救赎。 本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论部分。首先,主要介绍了库雷西的生平及其作品《身体》。其次,引用西方著名评论家的观点来证实库雷西近期写作风格和关注焦点的转变。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笔者把现有的对《身体》的研究分为五类,即同类小说的对比、小说的自传性研究、身份问题、对社会的批判以及小说道德方面的研究。其次是对文学伦理学理论的介绍。 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基于文学伦理学理论,笔者对主人公亚当被诱惑接受手术、接受手术、手术后一系列堕落行为以及最终的醒悟的原因作了分析和阐释,从三个方面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亚当这一特殊的经历加以展开分析。 第四章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亚当由堕落到救赎的原因及文章给予读者的启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欧阳萍;;论通勤生活方式与伦敦的郊区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卫新;;看不见的颜色与看得见的墙——评哈尼夫·库雷西的《相逢不相识》[J];外国文学;2009年03期

3 车凤成;;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再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独立品质与兼容品格[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6期

5 张杰;刘增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多元主义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5期

6 龙云;;文学与伦理学: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的“自由空间”[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芳;;论拉辛作品的伦理意识与局限性——以《昂朵马格》为例[J];长城;2012年06期

2 王晓红;;乔治·爱略特与自我中心主义——《米德尔马契》的道德性探析[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年01期

3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谭丽华;;霍桑小说中伦理道德悲剧成因分析——以《红字》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王文花;刘莉;;探析戈尔丁小说《金字塔》的文学伦理学批判[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20期

6 徐芳;;伦理意义的终极归宿:上帝的旨意——解读拉辛《昂朵马格》[J];长城;2013年02期

7 朱振武;朱晓亚;;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生与垦拓[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8 徐芳;;社会法则:伦理行为的外在规范——解读拉辛悲剧《昂朵马格》中对人物欲望的调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吴宏丽;;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玫瑰园中的影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10 张美琳;吴格非;;《嘉莉妹妹》的伦理学解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庄新红;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旺君;寻爱之旅[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2 杨婷;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建民;人性回归的呼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楠;追逐月亮之路[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沙沙;论《红字》中的伦理两难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曲晓晨;论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双性同体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晓敏;从《坎特伯雷故事》看乔叟婚姻伦理观的矛盾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艾庆华;心灵的蜗居[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亮亮;《我带你去那儿》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邱武飞;众声的喧哗,喧哗的众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宁;西方文艺思潮与新时期中国文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2 孙群郎;美国大都市区的形成与“大都市革命”[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1期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5期

4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独立品质与兼容品格[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6期

5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6 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素霞;;《押沙龙,押沙龙!》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王丹;;伦理的超越[J];文教资料;2009年19期

3 刘沙沙;;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简·爱》[J];文学教育(上);2010年03期

4 莫秋莲;刘沫;钟方鑫;;善与恶的角逐:《麦克白》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5 张杰;刘增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多元主义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5期

6 先巴东智;;浅析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现状及其走向[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8期

7 朱蕾;;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的伦理意义解读(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10期

8 刘茂生;;王尔德:享乐主义道德与唯美主义艺术的契合——以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为例[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6期

9 吴斯佳;;从文学伦理学看戏剧中的“弑父”主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10 杨玲燕;;从文学伦理学视角看潘金莲形象[J];语文学刊;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avid Parker;;Is it time for a return to ethical traditions in literary studies?[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Kleio Arivou;Simon Booth;;Contextualizing Ethical Leadership in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gendas:A Two-level Field[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Zhongyo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Youth’s Personalities[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青年的责任与行动”学生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4 J. Hillis Miller;;Why Literature? A Profession[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Siraporn Nathalang;;Dialogue between "the Nature Gods" and "the Buddha":An Analysis of Various Myths of Tai Peopl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Yunnan,China[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罗伯特·贝拉;;骤变与不变:爆炸式发展与永恒真理[A];北京论坛(2011)主旨报告集[C];2011年

7 Gina Chen;;Drawing Inspiration from Yan Fu and Lu Xun:Self-Analysis and Critique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in the 21~(st) Century[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青年的责任与行动”学生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8 ;Cultures Divide and Share A Study of the Identical Archetypes in Chinese and Foreign Cinderellas[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黄勇;;道德动机的两种观念:孔孟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10 C.P.阿特伍德;;“蒙古”部落名称来源及其内涵(英文)[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国际商报;2011年

2 肖莹莹;[N];经济参考报;2011年

3 姜延军 南京政治学院哲学教研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通讯员 张开虎 记者 王文;[N];连云港日报;2010年

5 向荣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Military Museum of Chinese People’s Revolution[N];中国文物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记者 文峰;[N];重庆日报;2010年

8 江西省广丰中学 杨华英;[N];学知报;2010年

9 江苏省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汤云翔;[N];学知报;2010年

10 张斌;[N];中国经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晓红;伊恩·麦克尤恩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困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Anka Lazarevic;[D];复旦大学;2012年

3 武娜;库切小说中的他性表征与伦理重构[D];河南大学;2010年

4 杨永春;当代澳大利亚土著文学中的身份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李新云;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后现代伦理道德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薛春霞;论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美国化的犹太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文圣;索尔·贝娄与菲利普·罗斯大屠杀小说中的记忆政治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郝涂根;仁爱与纯洁:哈代小说中新宗教的二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周庭华;在他者的世界[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李素杰;走向生态人文主义[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金花;身体的形变,自我的回归[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2 聂晓珍;[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刘佳;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垂死的肉身》的伦理主题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戴娜;伦理批评视域中的《历史人》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5 马斐;《耻》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河南大学;2012年

6 朱亮亮;《我带你去那儿》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蓓;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于翠翠;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分析《人性的污秽》[D];辽宁大学;2013年

9 苏宝灵;《最蓝的眼睛》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湖南大学;2011年

10 余芬;论《“天才”》中尤金的伦理身份[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霍桑小说中伦理道德悲剧成因分析——以《红字》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4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4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b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