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国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引发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由我国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引发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渤海大学》 2012年
由我国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引发的思考
苏博
【摘要】: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的研究始于计算机伦理学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网络伦理与网络犯罪问题频频发生,计算机技术使用带来的社会问题与伦理问题开始明朗化。美国的多恩·帕克对网络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于1968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职业行为规范《信息处理中的伦理规则》,这一规范在1973年开始推广执行。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对网络伦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最早出现的关于网络伦理的著作是1998年严耕、陆俊、孙伟平著的《网络伦理》。 网络的发展导致“网你没商量”,将不同的社会阶段、社会团体等都卷入其中,所涉及的问题较多,涉及的面很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是其中之一。而网络失范现象的危害性很大。该问题的解决,需要所有网络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因此,,很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寻求解决途径。 本论文采用了综合文献法、分析举例法和系统论方法等多种方法对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网络伦理问题在国内外的发展和研究状况。第一章是研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理论基础及其相关的概念界定。第二章列举了我国存在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现象并深入分析了产生该问题的原因。第三章谈论了网络失范问题给国家、社会、个人带来的危害性。第四章提出了关于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一些可行的对策。文章的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谐的网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2-05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建美;新媒体对科技传播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红;陈雅莲;;网络交往——中介的革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于洋;;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匡瑾璘;王丽丽;张舒;;网络交往中的异化现象分析[J];大庆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郑洁;;网络伦理:问题、原因及对策[J];桂海论丛;2009年02期
5 陆俊,严耕;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6 郑洁;;网络伦理问题的根源及其治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4期
7 郝文江;;网络诈骗案件分析与防范对策[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8 李长虹;交往方式的变革与网络主体的伦理倾向[J];理论学刊;2005年08期
9 张晓冰;周静;邱晏;;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原因和对策[J];新闻界;2009年03期
10 范虹;论网络道德需要培养的必要性和途径[J];求索;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谷立平;论互联网“人肉搜索”的社会责任缺失[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杨平;网络交往与人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娜娜;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网络社会[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靓宇;对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杨秀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颜英;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及其规范[D];暨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张品泽;姚劲华;;论侦查窃听对隐私权的影响及其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5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6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万资姿;网络伦理与既有伦理的差异与联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刘锐;;从差序格局到团体互动:新浪微博空间中的知识生产与机会流动[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邱福恩;;人类基因多态性或突变相关专利申请所涉及的法律及伦理问题探讨[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10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杰全,郑爽;网络时代的科技传播[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何辉;黄典林;刘朋;;新传媒环境中国家形象建构要符合传播规律[J];对外大传播;2007年07期
3 张荣科;崔薇;;新媒体与基于公众的科技传播之实践探析[J];科技传播;2009年02期
4 林坚;科技传播的结构和模式探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4期
5 翟杰全;科技传播事业的社会援助[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3期
6 冯季林;论科学教育的价值[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7 范旭;论政府在技术转移中的作用[J];生产力研究;1996年05期
8 李国敬;;加强网络媒体科技传播力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吴丘林;;浅谈移动通信媒体的发展[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4期
10 马进宝;;数字媒体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探讨[J];海峡科学;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国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景龙;增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泽琪;科学传播中的媒介社会责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魏娟;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雅莉;中国公众科学素养低下与科学传播之关系[D];西北大学;2006年
5 田小庆;科技传播障碍及其对策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赵娜娜;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网络社会[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玉梅;关于我国灾害救助中公民社会保障权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8 陈哲;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规律性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牟慧玲;北京奥运前后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比较与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吕媛媛;科技传播中的伪科学现象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蕊,沈春军;构建网络伦理体系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年04期
2 张文杰,姜素兰;网络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3 王静静;;美国网络立法的现状及特点[J];传媒;2006年07期
4 周志懿;;网络呼唤过滤[J];传媒;2008年04期
5 张明志;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吕耀怀,刘爱龙;失范、越轨与失序[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李帅驻;刘爱民;;网络反腐:舆论监督的新途径[J];采写编;2009年02期
8 宋吉鑫;网络技术的伦理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周宏;试论计算机网络的道德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0年05期
10 王正平;计算机伦理:信息与网络时代的基本道德[J];道德与文明;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丁根;[N];人民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历;论网络交往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聂沉香;网络交往与个体道德自律[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金劲松;论网络舆论监督及其规范化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广升;论科技的发展与交往形式的演变[D];东华大学;2006年
5 连良;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张杨璐;网络舆论的勃兴与科学舆论生态的建构[D];暨南大学;2007年
7 彭芃;网络监督功效分析与深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张帅;论网络舆论监督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军;网络伦理问题探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刘传良;网络伦理及其研究策略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5年07期
3 袁纲;网络伦理研究现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4 李秀清;浅议网络伦理发展方略[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年01期
5 李悦,张明毫;浅谈网络伦理[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04期
6 黄寰;建设新型的网络伦理[J];社会科学家;2004年03期
7 赵兴宏,唐丽琴;网络伦理问题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张安柱;信息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讨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舒健;网络伦理存在的问题与网络伦理建设[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10 韩丽丽;论网络伦理建设[J];石油政工研究;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琅琅;;信息哲学视域下的网络伦理建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王玲;陈友庆;;网络道德研究现状与趋势[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玲;陈友庆;;网络道德研究现状与趋势[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宋吉鑫;;网络伦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5 宋吉鑫;;网络伦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吴承越;;网络伦理建构与道德自律[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洪基;金大陆;;网络环境与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8 杨莉;;网络信息资源伦理问题探究[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方婷;;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现状及研究不足探讨[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闫坤如;;对现代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从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说起[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庸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吕耀怀 作者系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教授;[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伦;[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张世福 许金晶 孙光海;[N];检察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乔;[N];北京日报;2000年
6 记者 李乔;[N];辽宁日报;2000年
7 王路军;[N];人民日报;2001年
8 方政军;[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肖群忠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贵长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王早霞;[N];山西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子修;网络空间的社会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闻曙明;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锐;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的培养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3年
2 赵建飞;当代中国网络伦理的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3 段载熙;“网络伦理问题”的哲学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4 高磊;构建我国和谐的网络伦理策略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1年
5 史秋培;“人肉搜索”引发的网络伦理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卫海平;论网络伦理建设的途径[D];山西大学;2012年
7 王龙飞;网络社会的教育路径与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的作用机理分析[D];中原工学院;2013年
8 李斌;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刍议[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黄露;“人肉搜索”现象的网络伦理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10 孙芳;当代中国网络伦理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由我国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引发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5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