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当代竞技体育伦理问题分析及其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江西农业大学》 2013年
现代奥运中的技术异化问题研究
张龙龙
【摘要】: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大事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得到了全世界不同民族的广泛认同,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共享的一道文化大餐。人们期盼着奥运赛场上一个个打破记录的瞬间的到来,人们陶醉于这种瞬间带来的力与美的展现。奥运会一直是人文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它厚重的人文基础、浓郁的文化气息、鲜明的价值导向以及与社会生活多层次、多维度的关联使得众多学科都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推出新的和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现代奥运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始终是奥运会的重要推进机制,奥运场馆的布局兴建、体育器材的更新改造、各种精准度越来越高的测量仪器的问世、运动员训练手段和伤病治疗手段的进步等,都是技术广泛应用的体现,可以说,技术为现在奥运会装上了奔驰的车轮,为运动员和观众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每届奥运会成了先进技术和尖端装备的展示橱窗,体育竞赛的巨大需求反过来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当我们看到技术对奥运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支撑作用的同时,更要重视它对奥运会所产生的异化效应,即人的主体因素被极大削弱,技术的力量被空前放大,人对技术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并伴随有一系列消极影响。本文深度剖析技术化了的奥林匹克,对奥林匹克运动踏上技术异化之路的必然性进行了论证,对当前奥林匹克运动里存在的各种技术异化现象进行了揭示,探讨了技术支持和消除技术异化有关理论及现实问题,指出技术化的奥林匹克运动陷入了哲学的、道德的、伦理的和逻辑的困境,背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人文精神,破坏了其原本的奥林匹克主义精神。 文章最后试图通过促进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价值认识进行合理回归,设定技术应用的人本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促进技术回归到中介角色。即无论科学技术怎么发展,都不可能会超越人的主体性。最后,提出了消解技术异化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11.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宏斌;现代奥运会的伦理困境及其化解[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翠苹,张宏伟,张艳萍;人文主义教育的回归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王绪琴;;科技的异化与拯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3 许彦利;;论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张伟;;当前我国体育法学热点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5期
5 林伟;我国竞技体育人本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荆品娥;理想的本质内涵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邹成效;论技术异化的自然根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王娟;;竞技体育异化与人性回归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9年01期
9 胡化凯;试论技术正负面效应的共存性与控制[J];科学学研究;1998年04期
10 杨雪英;理性至上与技术异化[J];兰州学刊;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宏斌;现代奥运会的伦理困境及其化解[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媛圆;奥林匹克运动中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郭三保;科技人性化及其实现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张文良;从奥运会的兴奋剂问题看体育发展带来的技术异化[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4 李明;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及其伦理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程卫波;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科技代价的控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继锋;文化哲学视野下科学技术异化根源的思考[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丁秀诗;奥林匹克运动异化问题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博;当代竞技体育伦理问题分析及其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燚涛;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良性互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炳宽;体育技术化的哲学反思[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光,陈湘君;“解放想象力”:创造《聊斋》的“美学向度”[J];蒲松龄研究;2001年01期
2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9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10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君健;我国农村金融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文洁;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河北大学;2009年
5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静萍;;论体育权利的法律属性——兼论大学生体育权利的保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徐本力;20世纪现代奥林匹克思想体系形成的历史回顾与21世纪走向的展望[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2期
3 吴凤起,孙新荣;科学技术与体育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4 李子煊,余其刚;人体竞技能力极限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5 李忠杰;奥林匹克与人类文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周笑冰;事实与价值——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王永盛;体育竞技动作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8 周爱光;竞技运动中的竞争与异化原因的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9 刘亮;论体育价值实现的几个维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0 任海;论盐湖城丑闻发生后的国际奥委会组织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晓章;[N];中国体育报;2000年
2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所长 李元伟;[N];中国体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传升;“科技奥运”的困境与消解[D];东北大学;2004年
2 龚正伟;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明陆;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2 赵艳霞;关于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的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郭三保;科技人性化及其实现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饶欣;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及其伦理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梁红军;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6 杨晓东;论社会发展中的代价[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侯识样;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张文良;从奥运会的兴奋剂问题看体育发展带来的技术异化[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袁海强;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与代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良益;竞技体育的伦理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后刚;郭建忠;;浅析社会技术异化及其根源[J];前沿;2008年01期
2 金先知;李勋琼;;社会技术异化的根源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武晓平;;技术异化的表现及其根源探析[J];现代交际;2012年07期
4 陈熠;高盼;;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幸小勤;;技术异化的生成及其扬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刘文海;技术异化批判——技术负面效应的人本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7 邢子政;谈科学技术异化的原因[J];理论与现代化;1997年03期
8 陈安力,周韶峰;论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异化和人的技术异化及对策[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胡红生;技术异化与“人”的失落[J];江汉论坛;2004年02期
10 张丽娜,张永峰;辩证眼光看异化——对技术异化的一点反思[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俎营营;;技术异化的反思[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包国光;梁丽;;试析现代技术异化的表现和根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李世雁;刘璐璐;;休闲与城市技术体系[A];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早报记者 韩晓蓉 实习生 李路 郑鸿链;[N];东方早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珉;论技术异化的技术消解[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2 余静;技术异化的人学审视[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苏高翔;技术异化根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一夫;论技术异化及其消解路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武晓平;论技术异化及解决途径[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6 唐丽正;技术异化及其解决途径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7 肖贺;从道家思想价值观解读技术异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杨永清;从技术价值看技术异化[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石静蕾;技术异化的生态向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10 李雄;基于理性与非理性关系的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竞技体育伦理问题分析及其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7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