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境与心境——孟子之“见”的伦理意蕴
发布时间:2017-12-09 18:35
本文关键词:处境与心境——孟子之“见”的伦理意蕴
【摘要】:孟子性善论的证成离不开作为生活背景的"伦理处境",外在的处境是"触发"并"蕴成"内在善性的必要条件。在此"伦理处境"之中,"见"将个体与其他人、事、物直接勾连起来,从而使心性层面的"感同身受"或"触类旁通"成为可能。"见"既构成了一种原发性的生存场域,也传示出一种根源性的存在体验,这种场域和体验能让人们在凡俗而混沌的日常生活之中窥见善性之火花,明察本心之魅力,通达德性之境界。在"伦理处境"与"伦理心境"的交融之中,"见"的伦理意蕴意味着:良心或本心并非超越于生活之外的现成性、抽象化的知识概念,而是内蕴于生活之中的构成性、情景化的伦理态势。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ZX024)
【分类号】:B82-092
【正文快照】: 在对孟子哲学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心性之学的思考与言说无疑最富创获、最称主流,比如,牟宗三先生即云:“孟子之i胕么蟛湃范四谑ブе牍臁盵1],并将孟学要义综括为言简意赅的“仁义内在,性由心显”。诚然,以其对心性问题的探幽阐微,孟子哲学挺立道德主体、述说仁义内在、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耀云;儒学的修身与现代文明[J];社会科学家;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1271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7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