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道德规范产生及其一部分“硬化”的必然性

发布时间:2017-12-27 21:32

  本文关键词:论道德规范产生及其一部分“硬化”的必然性 出处:《唐都学刊》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类社会 道德规范 产生与硬化 必然性


【摘要】: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旨在求善的行为规范。它的产生和持续存在既是社会系统整体的需要,也是众多个人的需要。也因如此,道德规范自然会采取每个人内化于心的、自律的存在形式。道德规范对于人们社会行为的约束乃是自我的软性约束,有着局限性。为了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有必要把某些道德规范加以"硬化"。中国古人曾把道德规范说成是每人必须绝对服从的天理,西方人则是长期把道德规范说成是造物主决定的行为准则。自阶级和国家产生以来,国家统治者积极地把某些道德规范"硬化"成为法律规范和行政规范。同时,道德规范在社会中的"硬化"形式还表现为各种社会组织内部的规则、章程、纪律等。面对当今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应及时地、恰当地把一些道德规范加以"硬化"。
[Abstract]:Moral norms are an important norm in the human society for the purpose of seeking good. Its emergence and persistence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the whole social system, but also the needs of many individuals. As a result, moral norms will naturally take the form of self-discipline that everyone internalized in the heart. The restriction of moral norms on people's social behavior is the soft constraint of self, which has limitations. In order to coordinate social relations and maintain social public order, it is necessary to "harden" some moral norms. The ancients have Chinese ethics as everyone must obey the law, Westerners are long-term ethics as the creator decided to conduct. Since the emergence of the class and the state, the rulers of the state have actively hardened some of the moral norms into legal norms and administrative norms. At the same time, the "hardened" form of moral norms in society is also manifested in the rules, statutes and discipline within the various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face of the mor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oday's society, some moral norms should be "hardened" in time and properly.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一、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行为规范人类社会是由有意识、能思维、会劳动的人们通过彼此交往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状系统,“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1]每一个具体社会(比如部落、民族、国家等),都是由许多虽然分别各自行动但又相互密切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英国将启动人类社会进化研究工程[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年05期

2 孟昭勤,王一多;论人类社会的竞争与合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7期

3 秦朗;;对哲学的作用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1年32期

4 张郧;;论人类社会生活的四种结构[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5 尉晨阳;对称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6 邵建;话说“权力”[J];读书;1996年03期

7 ;中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J];前线;1996年02期

8 汤一介;“太和”观念对当今人类社会可有之贡献[J];中国哲学史;1998年01期

9 林凯;李有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J];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06期

10 王孝东;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J];科学社会主义;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宝光;;大力促进科学思想的普及[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杨华;;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矛盾及共存——以“云计算”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袁仁琮;王敢凤;;提高写作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A];贵州写作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2年

4 刘东兰;;银发辉映夕阳红[A];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3年

5 寒锋;;家庭、社会、老人及治家之道[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景荣;;论化解矛盾[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志民;;前言[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李亚玲;;全球自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9 韦钰;;科学教育和综合国力——架构科学与教育之间的桥梁[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吴少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质特征论析[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3)[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艳丽;人类社会将为数字化时代支付怎样的代价[N];上海证券报;2014年

2 河南省委党校 杨合理;宗教在人类社会中的意义与宗教自由[N];中国民族报;2012年

3 陈彩虹;是工具,就不应崇拜[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李林;人类社会变革趋势为议题中心[N];国际商报;2000年

5 张天平;敲响维护人类社会安全的战略警钟[N];中国财经报;2003年

6 王茵;探寻人类社会演进规律[N];人民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孙妙凝;系统科学:考察人类社会的另一扇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周文玖;人 社会 自然[N];学习时报;2006年

9 南京市上元中学 王美芳;谈审美观教育[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段华明;灾害与人类社会的互动[N];南方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孙新彭;时代性质判断与社会主义实践选择[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祖召;社会开放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景华;社会真理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文馨;人类社会与社会主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2 洪芸;“道”载万物[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宫娜;风险社会语境下社会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哲学思考[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4 庄严;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他者[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5 郭乾维;过程哲学视野中的生态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叶荫;可持续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7 王岩;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风险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3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43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3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